第一百三十五章 公學校[第1頁/共3頁]
這就是上海中國公學的由來。
本章副題目:這個小袁不平常
比起陳望道,他的動靜渠道就要多很多了,特彆是美國那邊的訊息。此時的張君勱和林長民可都在歐洲呢。
1915年,梁啟超任董事長。同年,北京百姓大學與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歸併,稱中國公學大學部。
“三百萬美圓?!克服英國佬?!”陳望道再有涵養也被這兩個動靜驚得差點跳起來。
1906年2月,因多量留日門生返抵上海,冇有下落,留門生中的姚洪業、孫鏡清等各方馳驅,募集經費,在上海北四川路橫浜橋租民房為校舍,籌辦中國公學。兩江總督端方每月撥銀1000兩,派四品京堂鄭孝胥為監督。
……………………………………
我們的袁大師就是拿著弗吉尼亞州的學士學位和神甫傳授的先容信,跑到紐約大學讀的經濟學碩士,連退學測驗都不消再考了。
“曉得啊。”陳望道回道,“東蓀兄,仲甫找人探聽過了,NYU的門生內裡字鴻漸的那也隻要袁君燕倏了。他乃是無錫縣人士,曾經在滬江大學就讀……”
這麼一比的話,還真讓人有點唏噓呢。
千字十元高嗎?
提及來,他的校友當中不但有徐誌摩這位名流,另有李公樸和毛人鳳……真是因吹斯聽的組合。可惜這兩位退學太晚,無緣結識這位袁學長。
隻聽陳總主編持續說道:“客歲他因為華爾街爆炸案的懷疑入獄,還被花旗國差人刑訊受傷得了敗血癥差點死掉。不過吉人自有天相,袁君不但規複安康也洗脫罪嫌,並且還成了小馳名譽的作家。”
張東蓀見他的模樣不由得微微一笑,實在心內裡也想起了本身方纔得知這些動靜的時候,那副震驚莫名的模樣。
實際上,這所黌舍當時是由反動黨和立憲派所把持。胡適和秋瑾這兩位就曾經是該校的門生。
實在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也是一所教會黌舍,是美國浸信會創辦的。
1906年4月10日,中國公學在上海正式開學。同年,胡適考入該校。
但是當時一塊錢采辦力大抵摺合50軟妹幣擺佈。這麼算下來的話,袁燕倏現在也不過就是千字五百軟妹幣的報酬,彆說和五白如許的頂級網文作者比擬,連中神都算不上。
“這還不止呢,雪帆兄。孫先生讀了他的文章,親口讚譽袁君在政治學上成就很高,還托人傳話想他請到廣州任職。哦……對了,他還成了南洋魏家的半子快婿。”
而《妻妾成群》這篇中篇小說總字數是三萬六千四百多字,那麼袁大師拿到的稿酬就是三百六十塊銀圓。
陳望道聞言一愣,沉吟了一下道:“不瞞東蓀兄,仲甫做的主,《妻妾成群》的稿酬是以鄙刊最高標準……千字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