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公學校[第2頁/共3頁]
本章副題目:這個小袁不平常
梁啟超在1920年自歐洲返來,“惟吾欲在上海辦一大學,彼如有誌互助者最善。”。因而他和同人就承辦了這所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
是以他纔會這麼存眷袁燕倏的譯稿,不然以他現在的身份何必親身來拿呢?
隻聽陳總主編持續說道:“客歲他因為華爾街爆炸案的懷疑入獄,還被花旗國差人刑訊受傷得了敗血癥差點死掉。不過吉人自有天相,袁君不但規複安康也洗脫罪嫌,並且還成了小馳名譽的作家。”
這就是上海中國公學的由來。
就讀這所大學對有誌於留美的中國粹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從1917年開端它的學位是由弗吉尼亞州公佈的,是以能獲得美國各所大學的承認。
時人也獎飾他為,古之士大夫也。以是他從五四開端就一再宣稱離開政治,但是觀其平生卻始終牽涉在政局當中。
提及來,他的校友當中不但有徐誌摩這位名流,另有李公樸和毛人鳳……真是因吹斯聽的組合。可惜這兩位退學太晚,無緣結識這位袁學長。
像這類人物兒,聽到袁大師“傳文采至外洋,揚俠氣於異域”的出色事蹟,天然是心神馳之,恨不得立馬見個麵握個手合個照,和後代腦殘粉也冇啥辨彆。
“這還不止呢,雪帆兄。孫先生讀了他的文章,親口讚譽袁君在政治學上成就很高,還托人傳話想他請到廣州任職。哦……對了,他還成了南洋魏家的半子快婿。”
梁啟超等人非常存眷這件事情,他本身說“吾將以此為畢生奇蹟,必能大有造於中國。”。但是,“我所最感苦痛者,是吾黨人才貧乏。”。
比起陳望道,他的動靜渠道就要多很多了,特彆是美國那邊的訊息。此時的張君勱和林長民可都在歐洲呢。
除了這個啟事以外,張東蓀另有彆的一個籌算。他想要借這個機遇和袁燕倏套個近乎,然後就有機遇請他到上海中國公學擔負傳授。
陳望道聞言一愣,沉吟了一下道:“不瞞東蓀兄,仲甫做的主,《妻妾成群》的稿酬是以鄙刊最高標準……千字十元!”
而《妻妾成群》這篇中篇小說總字數是三萬六千四百多字,那麼袁大師拿到的稿酬就是三百六十塊銀圓。
但是當時一塊錢采辦力大抵摺合50軟妹幣擺佈。這麼算下來的話,袁燕倏現在也不過就是千字五百軟妹幣的報酬,彆說和五白如許的頂級網文作者比擬,連中神都算不上。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1月,為反對日本文部省公佈的《打消清國留日門生法則》,東京8000餘名中國留日門生複課抗議,3000餘名留日門生退學返國。
張東蓀見他的模樣不由得微微一笑,實在心內裡也想起了本身方纔得知這些動靜的時候,那副震驚莫名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