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命本來冇有名字[第5頁/共10頁]
至於知不敷,在漢文中固然字麵上不異,其含義則有不同。這裡所謂“不敷”,指的是“不敷之處”,“不敷完美的處所”。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絡。
或許妙就妙在說不清楚。一說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則情味儘失。我現在正在讀苗東昇和劉華傑的《渾沌學縱橫談》。“渾沌學”是一個新興的但有無窮前程的學科。我曾多次勸人們,特彆是年青人,重視“恍惚學”和“渾沌學”,現在有瞭如許一本書,我說話也有了按照,並且理直氣壯了。我先從這本書裡引一段話:“以切確的察看、嘗試和邏輯論證為根基體例的傳統科學研討,在進入人的感受遠遠冇法達到的征象範疇以後,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在這些征象範疇中,僅僅靠嘗試、籠統、邏輯推理來摸索天然奧妙的做法行不通了,需求將理性與直覺連絡起來。對於熟諳標準太小或過大的工具,直覺的頓悟、團體的掌控非常首要。”這些設法,我曾有過。我看了這一本書今後,實如空穀足音。對於中國的“禪”,是否也能夠從這裡“切入”(我也學著利用一個新名詞),去瞭解,去把握?目前我還說不清楚。
如果有人以為我在上麵講得太浮泛,不敷詳細,我無妨說得詳細一點,並且從書落第出幾個例子來。書中很多精煉的話,瀰漫著作者的睿智和機靈。作者是日本蜚聲國際的社會活動家、思惟家、宗教活動家。在他那波瀾壯闊的平生中,通過本身的眼睛和心靈,察看人生,體驗人生,終究參透了人生,達到了圓融無礙的境地。書中的話就是從他通俗的心靈中撒出來的珠玉,句句閃爍著光芒。讀如許的書,真彷彿是走入七寶樓台,發明到處是奇珍奇寶,揀不堪揀。又彷彿是行在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本書“1、人生”中的第一段話,就值得我們細細地玩味:“我以為人生中不能冇有開朗的笑聲。”第二段話:“我但願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竭締造新事物的締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作出進獻的社會性。”這是多麼主動的人生態度,真能夠振聾發聵!我本身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我特彆賞識這一段話:“‘老’的美,老而美――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期間的美都要高貴的美。老年或暮年,是人生的春季。要說它的美,我感覺那是一種霜葉的美。”我讀了今後,驀地感覺本身真“美”起來了,內心又溢滿了芳華的生機。如許出色的話,書中到處都是,我不再做文抄公了。讀者本身去尋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