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星宿與大九州學說[第3頁/共3頁]
跟著鄒衍的闡述結束,在場之人,不管是齊國太子田辟疆,亦或是墨家巨擘祁射子,還是趙國太子趙雍,大師都被這弘大的六合場景深深震驚了!
鄒衍對於戴言的“見機”非常讚美!問了天,又問地,這都是他鄒衍所善於的呀!他一向想找一個機遇將他的看法正式的提出來,現在總算是有一個機遇了!因而他對戴言講解道:“當今之世人皆覺得: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有八等,水有六川。並且覺得這就是天下,這在鄒衍看來實屬大謬!
不過固然鄒衍給戴言解答了貳心中對於文明的迷惑,卻並不代表戴言會認同鄒衍的觀點。戴言直接就抓住鄒衍的第一個縫隙問他:“鄒子公然以為七政皆是環繞著大地在運轉?那麼大地之上又是甚麼樣的場景呢?”
但是後續的大一統王朝,天子們除了操縱五德轉運的看法來為本身王朝的合法性做證明以外,有誰真的正視了鄒衍的大九州學說?恐怕人們都將他的學說當作是《山海經》那樣的奇談怪論吧!
隨後鄒衍又緩緩的說道:“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家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外洋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因而有裨海環之,群眾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六合之際焉。
鄒衍不愧是陰陽五行的初創人,對於天文地理如數家珍,對於當代的天文學確切體味透辟!他的說法,倒也確切解了戴言心中很多的迷惑。
鄒衍的學說,即使有很多錯誤,但是對於這個期間的人們來講,他所作出的學說都是初創性的!而貳心中的抱負恐怕也是極其弘遠的!
戴言聽到了鄒衍的話,鼓掌鼓起了掌,並開口讚歎道:“出色,公然出色!”
而黃道自西向東超越四象二十八宿又分為十二次。如此這七政、五緯、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就構成了諸天的星鬥。
而這,就是大地的全貌!”
七政即為日月外加金木水火土五星,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則被稱為五緯;四象與二十八星宿則是擺列四方的星區,每一象皆為一隻神獸,偕七宿以及諸天星鬥。四象彆離為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邊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