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易中天中華史:南朝,北朝 > 第5章 再造新文明

第5章 再造新文明[第4頁/共1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也就是說,陳國建立之初,便隻是小王朝。

是以,固然陳朝前麵幾任天子都很想抖擻,卻實在已經迴天有力。因而就連一度光複的江北諸郡,最後也要再次淪入敵手,陳人也隻能再次縮回本身的小窩。[7]

北方的鴻溝是長城,正如南北的分野在淮河。淮河是天然的,長城倒是報酬的。早在南北朝之前,長城就已經成為一條分邊界,把本地與外族辨彆隔來。阿誰時候,長城以外的地老天荒纔是北,長城以內淮河以北則是中,是文明先進文明燦爛的中國和中華,也叫中土和中夏。[22]

因而,四百年的汗青便能夠如許來概括:同一的大帝國一分為三,這就是三國。長久同一以後再次大分裂,這就是魏晉十六國。然後是四分五裂變成南北對峙,這就是南北朝。最後是西方克服東方,北方同一南邊,出世新的中華大帝國,其線路跟當年的秦並天下幾近一樣。[14]

不成能的啟事是多方麵的,比如秦嶺、淮河的隔絕以及兩邊綜合國力和軍事氣力的勢均力敵。更首要的是,不管胡漢都認同中原文明,爭論僅僅在於誰更有代表權。建康方麵和漢民族當然不會主動棄權,北方胡人如前秦苻堅或拓跋北魏,則宣稱隻要他們才代表中原正宗。

彆的另有門客和弟子。他們是出身寒微的士人,依托攀龍附鳳在朱門那邊分一杯羹。因為士族把持了宦途,這些人是無益可圖的,比如仆人做刺史,他們做縣令。是以門客和弟子固然職位比幕僚低,交誼卻更靠近。[30]

如許看,拓跋宏的遷都洛陽就意義嚴峻。究竟上,恰是在這裡,他為厥後的隋文帝和唐太宗理順了思路,停止了試點,堆集了經曆,堆積了人氣,也留下了但願。固然厥後的東魏和西魏都放棄了洛陽,也固然隋文帝創建新帝國,唐太宗扶植新文明,都不在洛陽而在長安。

當然,是在皇權麵前大家劃一。

一樣,冇有隔淮而治,也就冇有南邊和北方。

陳叔寶卻嘻嘻哈哈。

漢的中心就是長安和洛陽,魏晉則隻要洛陽。洛陽的地理位置,正幸虧秦嶺至淮河南北分邊界的中間偏北。看來周公他們把洛陽稱為“中國”(請參看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定者》)並非冇有事理,乃至可謂慧眼獨具。何況從東漢到西晉,洛陽還做了近三百年帝都,當然是中間。[17]

被隋文帝滅亡的陳朝是陳霸先建立的,時候則是在侯景之亂今後。這時因為蕭衍子孫的爭權奪利、骨肉相殘和賣身投奔,南梁的國土大麵積淪喪。淮南和廣陵被東魏所取,益州、漢中、襄陽為西魏所得。南朝本來就隻要半壁江山,現在又再喪失一半,的確就不成體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