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2頁/共4頁]
“那李朗何其暴虐!”王汶的腦筋轉的不慢,立即想起當日溯水亭畔的那幕。看來隻把那李家小兒趕出雅集,還是太便宜他們了!
“這件事,你們先莫要彆傳!”王汶當機立斷,叮嚀道,“統統花消用度,薑府不消操心,儘力查詢疫物。若果然查出了傷寒泉源,我自當稟報朝廷,給你們加官進爵!”
現在,神佛入夢一事,再無疑慮。若不是天授,又有誰能傳下如此經文呢?
與其前去都城,還真不如待在晉陽,等候疫物一事的動靜。歸正非論是長沙王還是成都王,他都無甚好感,何必如此勤於王事?至於梁府的爵位,不如修書一封,奉告從兄,由從兄居中轉圜……唉,可歎瑣事纏身,一日都冇法擺脫。
操琴男人點頭歎道:“不如嵇叔夜遠也。可歎《廣陵散》,終成絕響。”
這番話借用了誌怪之說,又暗合佛理,讓王汶麵上暴露了些笑意:“安期所言甚是。”
南風習習,暖陽融融,委宛的絃音引來巧舌的雀鳥,在亭外啾啾不止,更襯得琴音婉轉,繞梁不散。如此一曲三疊,曲聲由急至緩,漸不成聞,當最後一聲琴音也消弭之時,那閉目聆聽的男人悄悄拍了一動手掌:“好一曲《陽春》。爛漫清婉,可引百鳥爭鳴。”
王汶打了個激靈。是啊!神佛入夢,又如何能夠隻留下傳下一卷經文?恐怕“疫物”之說,纔是他挽救世人的真意。這個梁豐梁子熙,怕是比他想的還要首要!
“免禮。你但是薑翁的子侄?”王汶問道。
麵前這位高大男人,恰是杜承杜安期,出身京兆杜陵。固然家世不如王汶,但因一樣愛好樂律,深得王汶喜愛。
王汶長歎一聲,重新拿起了那頁手劄:“安期,還是來批評這妙語吧。”
但是說話此人,恰是王渾之子王汶。是以這番感慨,聽來就不但不失禮,反而有些痛失知音的拓落,更顯得說話之人道情純直,蕭灑漂亮。
一時候,就連王汶都不由心馳動亂,情難自禁。
杜承也有些發傻,喃喃道:“莫不是這纔是神佛入夢的真意?”
“好!”王汶鎮靜難耐的又在案旁轉了一圈,“白露,你帶薑達去取十萬錢,若需求甚麼珍稀藥物,也儘可從庫中取來。”
王汶但是晉陽王氏所出,來往皆是高門名流,識人的本領天然出眾。能讓他如此讚歎的,也不會是凡俗人物。心中驚咦稍稍平複,杜承這才細心看起信上所書,寥寥數語,卻讓他忍不住拍案讚道:“好一句‘應作如是觀’!”
“好字!可如其人否?”杜承脫口而出。
兩人把那兩頁紙看了又看,完整把旁人忘到了腦後。半刻鐘後,王汶才驀地想起薑達,立即昂首問道:“薑翁說,梁子熙的病能夠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