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註釋(2)[第4頁/共5頁]
[26]丹霞天然事見《五燈會元》卷五。
[3]轉引自(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
[29]回族是一個慣例,這裡冇法展開會商。
[4]查理曼征服薩克森始於公元772年,終究804年。
[9]作為西方當代文明的泉源,當代意義上的歐洲文明首要由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在西歐締造。當代希臘人與歐盟彆彆扭扭,也何嘗冇有汗青啟事。
第四章佛教中國化
[14]見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11]請參看顧準《希臘思惟、基督教和中國的史官文明》,本中華史《兩漢兩羅馬》。
[35]實際上佛教的邏輯學和熟諳論仍然對中國粹術產生了影響,比如王夫之就曾利用現量和比量等觀點,這裡不會商。
[15]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文明150問》。
[24]傳聞,精通兵器製造的文藝答覆期間藝術家切利尼(Cellini)曾經在戰役中殺死了一名冇有做好滅亡籌辦的仇敵。當他跪在教皇麵前要求赦免時,教皇卻滿心高興地說:噢,我諒解你,諒解你為辦事教會而犯下的殺人罪惡。見(澳大利亞)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
[12]神會事蹟,見《宋高僧傳》卷八,《景德傳燈錄》卷四,並請參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宗教卷》,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
[18]請參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文明150問》,美國期間餬口公司《環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
[27]關於“即心即佛”,見《達摩血脈論》:即心是佛,亦複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彆佛可得;心便是佛,佛便是心;心外無佛,佛外偶然。又《祖堂集·馬家傳》稱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便是佛心。《道一禪師塔鳴並序》稱道一常說:佛不遠人,即心而證。
[22]以是中國穆斯林的經堂語把安拉的雋譽拉赫曼譯為“普慈當代的主”,把拉希姆譯為“獨慈後代的主”。
[33]見《五燈會元》卷三。
[24]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第四冊。
[9]見《六祖壇經·般若品》。
[28]見《五燈會元》卷七。
[16]唐朝科舉之盛,肇於高宗之時,成於玄宗之代,而極於德宗之世,是陳寅恪先生的觀點,見《元白詩箋論稿》。百丈清規創建的精確時候,部分學者主張以唐穆宗元和九年(814)四月立約,十三年(818)立碑為標記。但此時懷海已經遷化(圓寂),是以也有學者以為百丈並未創建清規。實在,懷海的宗教鼎新有兩個首要內容,一個是彆立禪居(不再借居律寺),二是插手勞動,這應當是更早的事情。彆的,懷海享年九十五歲,六十歲至八十六歲時處於德宗朝,必定是他的首要活動期間。以德宗朝或其前後為禪宗的鼎新期,應當能夠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