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易中天中華史:禪宗興起 > 第15章 大洗牌(3)

第15章 大洗牌(3)[第4頁/共5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佛教很早就走出了國門,並且還是公派出國。在中國的韓非子極力鼓吹法家學說時,梵文名叫無憂(Asoka)的阿育王派出高僧到各地弘揚佛法,萍蹤所至東到緬甸,南到斯裡蘭卡,西邊乃至到了敘利亞、埃及和希臘。[33]

佛教和華人的態度倒是模棱兩可含混其詞的。你能夠說他們無神,因為佛陀和祖宗都是人,不是神。一樣,也無妨稱其為多神和泛神,因為這些崇拜工具具有神性,能夠賜福於子孫後代和芸芸眾生。恰是這類不肯定,使兩邊都有了各自表述的空間和餘地,難怪能夠共建文明。

這倒不難瞭解。奇特的是,固然印度盛產宗教,印度人也充滿宗教感情,卻隻要佛教走向了天下,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不邁出國門一步,這又是為甚麼呢?

在這海潮盪漾的光陰,中漢文明一方麵與天下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聯絡,另方麵則遵循本身的趨勢走向頂峰。光輝光輝的唐宋,是天下文明圈的期間。以後,是盛極而衰,是起伏跌宕、日薄西山和浴火重生。中華帝國由擴大而收縮的轉折點,則恰是看似與禪宗無關的怛羅斯戰役和安史之亂。

汗青上所謂印度文明,是在公元前1400年今後由雅利安人(Aryans)締造的。這些移民來自突厥斯坦(Turkestan,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州),文明服從被稱為吠陀(Vedic),意義是“崇高的知識”。既然如此,他們實施種姓軌製,把握崇高知識的祭司婆羅門位居第一品級,提出吠陀天啟、祭奠全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綱領領,就都不奇特了。[31]

這就不但能落地生根,還能做轉口貿易。

可惜最後被欣然接管的卻主如果聲明。它被應用到文學創作中,由此產生了格律詩。因明卻很少有人曉得,因為禪宗的主張是頓悟成佛,那又何需求甚麼邏輯推理?[35]

更何況,中華天子即便自稱弟子,那也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弟子,乃至被認定為佛陀轉世或天尊下凡。得道高僧和成仙羽士也隻要禮拜讚美的份,那裡還能平起平坐?何況更多的時候天子還是孔夫子的好門生,佛教和玄門能夠敲敲邊鼓分一杯羹,就已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了。

錯失良機

厥後鼓起的印度教卻明顯冇有這個興趣。他們跟猶太教一樣,更情願對峙本身的民族性,乃至階層性。這個新的綜合體固然接收了佛教和耆那教部分教義,本質上卻仍屬婆羅門。三位巨大的神――梵天(Brahmā,梵文,下同)、毗濕奴(Visnu)和濕婆(Siva)彆離作為天下的締造者、庇護者和粉碎者共存於頂級,然後繁衍出浩繁的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