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荒村拾遺 > 上寺頭·祈雨·廟會

上寺頭·祈雨·廟會[第3頁/共5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初春的一個週日,受朋友之邀,來到澤州縣下村鎮的上寺頭村,旨在為該村四月初二的廟會做點鼓吹策劃,是以得知上寺頭村要在廟會這一天停止陳腐的祈雨典禮。“祈雨”這個詞,早已塵封在影象中,乍一傳聞,讓我實在感到別緻。

雲首河長年水量充分,河中有一個深潭,就是資猜中提到的神潭,也叫白龍潭。白龍潭上方曾有一座龍王廟,也稱雲首廟。祈雨步隊將龍王雕像請進雲首廟內,擺放祭品,起香供奉,然後開端祭拜禱告,宣讀禱文。禱文稱《祭龍王文》,曰:“民國某年,歲次某月,朔越禱告,合社人等,謹以香燭油席之儀,敢昭告於龍王尊神位前,曰:上天久旱,下民之憂,罔可空告,惟神是求,伏願油然作雲,施宏恩於庶物;沛然下雨,降甘霖於田疇。清茶明粢,是祝是酬,神其不遠,來格悠悠!尚饗!”

祈雨時抬的龍王雕像,必須是用龍王廟邊上的柳樹雕鏤,祈雨的人要用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祈雨步隊抬著龍王雕像從中村解纜,一起鑼鼓喧天,彩旗飄飛。有抬龍王的、抬大鼓的、抬小鼓的、擔神物槍藥的,浩浩大蕩,繞山過嶺,向沁水的雲首河解纜。沿途路過下寺頭、上寺頭、塔裡、庵頭、玉溪、蒲池、固縣等村,到達沁水境內的雲首村就到了目標地。

當年的懸泉寺除了滿足周邊公眾的宗教信奉、祈福禳災、廟會合市,同時也承擔著堆棧的服從。在龍王廟的中間至今可見一條用青石板鋪設的古道,這條古道恰是當年供南來北往的行人到此立足安息的車馬大道。白叟們說,從上寺頭到太原,走快點需求七天,走慢點需求八天,優悠安閒一點需求九天,是以留下一句“七緊八慢九消停”的老話。寺院四周曾有一座古佛池,池水由山裡排泄的泉水堆積而成,水源現在還在。這股泉水燒開後不含水垢,經化驗為達標的礦泉水。

上寺頭的龍王廟坐落在二鬆嶺,二鬆嶺因有兩棵古鬆樹而得名。二鬆嶺也叫臥龍山,和一條青龍的傳說有關,後因本村有秀才赴京趕考未中,自發無顏麵對父老鄉親,回籍後在臥龍山吊頸他殺了,因而臥龍山又叫了秀才山。那兩棵古鬆束縛後還在,於上世紀60年代被當作“四舊”砍掉了。龍王廟裡原有一口天然的水井,深不見底,澇不溢,旱不枯。傳說曾經有人想弄明白這口井到底有多深,就用一條長繩吊了一把斧頭垂下去探查,成果繩索放完了還冇有到底。拉起斧頭來,卻見斧刃上有血,說是不謹慎傷了龍鱗……這些傳說和故事隻要上年事的人能講出一點,而那口井隻剩下一個遺址,遺址上新建了一口冇有水的水泥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