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第4頁/共7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木欣欣以茂發,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陸機的一大功績是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較為完整的談創作實際的作品,就是《文賦》。在《文賦》中,陸機總結了文學創作的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也提出了本身的很多文學主張,預示了全部魏晉南北朝的文風偏向。就算陸機一輩子隻寫一篇《文賦》,也充足讓他在文學史上名垂不朽了,何況他還創作了大量的詩、文、賦,此中不乏能夠傳播後代的作品。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是“建安七子”阮瑀的兒子,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詠懷詩》八十二首。《詠懷詩》不像是一時一地之作,很能夠是阮籍把平生詩作集結在一起,給它一個“詠懷”的總名。《詠懷詩》八十二首雖不是一氣嗬成,內涵倒是首尾貫穿、通體分歧。墨客反幾次複表達的不過對混亂時勢的感念和對自我生命的焦炙,所謂“傷時閔亂”“憂生之嗟”,其精力靈魂上接屈原的《離騷》,藝術氣勢則擔當漢末的《古詩十九首》。顛末曹植和阮籍,五言詩這類藝術情勢就完整成熟了。讀《詠懷詩》,你隻感覺它痛苦糾結、呼號展轉,卻冇體例指出它詳細講些甚麼,或暗射些甚麼。前人說它,“言在耳目以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鐘嶸《詩品》),“雖誌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李善注《文選》)。這正如阮籍的為人,固然對司馬氏個人滿肚子的憎厭,卻從不正麵違背,從不臧否人物,連司馬昭都獎飾他是“天下之至慎”。無妨引兩首看看:第三首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存亡題目是人生必須麵對的最底子題目之一,陶淵明詩文中有很多處所寫到他對這個題目的思考和結論。他有三首《擬輓歌辭》也很成心機,一開端就說: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繁華非吾願,帝鄉不成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