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

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第6頁/共23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1月11日,上海的顧執中、薩空了、包天笑等報界名流七十一名,聯名在鄒韜奮主理的《大眾餬口》頒發《上海訊息記者為爭奪談吐自在宣言》,與平津構成掎角之勢,向百姓黨當局施壓。七八月間,沈鈞儒、陶行知、章乃器、鄒韜奮四人聯名,在《餬口日報》等報頒發《連合禦侮的幾個根基前提與最低要求》公開信,爭談吐、出版自在。

人們當然不會健忘,周作人在老友李大釗就義時震驚、哀思的景象。當《順天時報》頒發文章肆意向李大釗的英魂大潑汙水時,周作人氣憤了,持續頒發《偶感》《日本人的美意》等文,保衛李大釗的一世英名,說他是“以身殉主義”的高風亮節之人。文章正氣凜然。周作人還與胡適等人庇護李大釗遺孀、遺孤,心中還惦記取李大釗文集的出版。

餬口常常充滿悖論。胡適平生對日本的政治文明非常敬佩。而從室伏高信的《胡適再見記》能夠看出日本人一向視胡適為“排日的煽動家”“門生抗日活動的指導者”。胡適方如夢初醒,方知當他到日本列島,走下郵輪時,為甚麼竟無一個日本人到船埠迎迓。

九一八事情後,日本帝國主義開端大範圍武裝侵犯中國,瀋陽、吉林、黑龍江接踵淪亡。吳承仕時任北京師範大學傳授聯席集會主席,曾與高步瀛、袁同禮等多名西席聯名通電天下,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過並要求百姓黨當局抖擻抗日。

能夠說,中國國土完整、行政主權完整,是胡適在中日題目上談吐的基石。

一二·九活動發作後,章太炎得知北平的百姓黨當局宋哲元欲以“共黨分子”反叛為由,用兵彈壓門生活動,便發電支撐門生活動,曰:“門生請願,事出公誠,縱有插手共產黨者,但問今之主張何如,何論其平素。”

魯迅在攻訐林語堂的同時,也把板子打在周作人的屁股上。周作人的肝火,怕由此而來,遂寫《白叟的混鬨》相譏。

我們應當在東方諸民族的自在劃一態度上連絡起來,使天下為之顫栗!我們能夠師法馬克思一句話“所失的不過是鐵鏈(多譯為枷鎖——引者)罷了”,要如許,天下的舞台始會竄改,而“活力的國度”必然能升出新奇的太陽。

且先非論周氏兄弟之論孰是孰非,他們都主動地投入論爭倒是究竟。

當舉國唱高調之時,我不怕唱低調;本日舉國彷彿要唱低調了,我不敢不唱一點高調。

有很多文章說周作人在九一八事情後,日本軍閥籌辦用武力征服中國之際,躲進“苦雨齋”無動於衷,卻伏案寫作,“專談風月講興趣”。

周作人在1933年3月4日《致江紹原書》中談及魯迅出版的《兩地書》時,頗不覺得然地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