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第4頁/共23頁]
海明威的諾貝爾獎獲獎感言,能夠讓我們重新核閱周氏兄弟。
霧鬢雲裾絕代姿,也能妖豔也能奇。
周作人還存眷第二次天下大戰前夕的歐洲情勢。從報上見到希特勒派軍警捉同性戀者,因而寫《關於捉同性愛情》一文,從希特勒燒性書,擯除猶太人說開去,由此及彼,又談到希特勒“衝鋒派清黨”,繼而筆鋒一轉,說道:“中國又何嘗有攻訐德國的資格,我們說這些閒話難道不自量乎?”
九一八事情後,日本帝國主義開端大範圍武裝侵犯中國,瀋陽、吉林、黑龍江接踵淪亡。吳承仕時任北京師範大學傳授聯席集會主席,曾與高步瀛、袁同禮等多名西席聯名通電天下,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過並要求百姓黨當局抖擻抗日。
讀吳承仕的這一副祭奠恩師章太炎的輓聯,可見其對恩師的學養學問、文明品德的崇拜,也更見相互那份密意厚誼。
1936年,吳承仕在《期間文明》頒發《一二·一二的請願遊行與學運》,翌年又在該刊頒發《新門生個人的呈現》,都是總結一二·九活動以來門生愛國活動所獲得的生長,同時揭穿百姓黨分裂學運的各種詭計。就是在這一年暮秋,經中共地下黨的磨練,吳承仕被采取為中共黨員,與齊燕銘等編在同一特彆小組。
本節專門先容集清末狀元、民國時共產黨員兩重身份的章門傳怪傑物吳承仕。
二十天後,日本公開再次挑釁中國,應戰國際社會,高調承認偽滿洲國。日本代表武藤與偽滿洲國代表鄭孝胥在長春簽訂“日滿議定書”。就在中國當局向日本提出抗議,向插手“九國條約”的十二國收回照會,敦請對此違背國際法的罪過,采納有效對於體例,以示公理後不久,胡適於9月19日,又寫了一篇時評《究竟哪一個條約是廢紙》,再次誇大天下公論“品德的裁判”的道義力量,並胡想“日滿議定書”必然會成為“一張廢紙”。胡適對國聯調查團,曾寄予些許但願,他本身信賴國際公論會給中國一個對勁的答覆。此文頒發的第二天,胡適再寫《一個代表天下公論的陳述》,再次指出“日本的侵犯主義者能不能接管國際調劑的原則”,乃是“真正底子的題目”。1932年至1933年10月間,胡適又寫《國聯新決定草案的嚴峻意義》等文章,對國聯寄予但願。當然,胡適也逐步看出國聯這隻“紙老虎”的衰弱和不作為的本質。
常常與朋友來往、會商,“苦雨齋”也不是淒風苦雨中與世隔斷的深山古寺。周作人的孤單,是一種文學創作的狀況。誇大了這類孤單,說他在出世與出人間苦苦掙紮,或硬與天下觀相掛,常常會闊彆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