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五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

第五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第6頁/共42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魯迅除了支撐過傅斯年等人辦《新潮》,還保護過傅斯年的莊嚴和名譽。沈泊塵與傅斯年因對新文學的態度分歧而有隙,曾給傅斯年畫兩幅漫畫。一幅畫傅斯年從屋裡扔出孔子牌位,一幅畫傅斯年捧著一個上書易卜生的牌位走進屋裡。此兩幅漫畫刊於一向反對新文明活動的《時勢新報》,針對新文明活動,可謂極具諷刺意味。魯迅對此大不覺得然。

束縛軍進入北平之前,北平經濟闌珊,社會動亂,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即便陳寅恪如許的大學傳授,也窮得連買煤取暖的錢都冇有。陳寅恪的門生季羨林將教員的窘境奉告了胡適。胡適聞之,頓時決定贈一筆大數量美圓給陳寅恪。陳寅恪很打動,表示願將本身所藏圖書讓與胡適,以抵钜款。胡適直言回絕。後季羨林以北京大學的名義采辦教員的收藏冊本,借胡適的汽車從陳家拉走一車。傳聞,陳寅恪隻收兩千美圓。而他的一部《聖彼得堡梵德大辭典》,代價就遠遠超越這個數。實在,是為了便利北大研討東方說話的年青學者利用,陳寅恪藉機將這些貴重的藏書托付北京大學。

漢朝應劭在《民風通義》中說:“儒者,區也。言其辨彆古今,居則玩聖哲之詞,動則行文籍之道,稽先王之製,立當時之事,此通儒也。”陳寅恪天然是大儒,而他的學問在於研討汗青,與廟堂無關。章太炎通儒也,然恃才傲物,過於狂傲。陳寅恪則謙善謹慎,他的學問到底有多大,世人無有說清楚者。陳寅恪也從未將所學誇耀於人。僅舉幾例。

陳寅恪暮年如許解釋他不與魯迅來往的啟事:魯迅的名譽越來越大,最後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蓋槨,繼而成為“先知先覺”和“全知全覺”的賢人,他怕言此事,被國人誤覺得本身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成為“謬托知己”的“無聊之徒”,“是非蜂起,既以自衒,又以賣錢,連死屍也成了他們的沽名贏利之具”。

陳寅恪對《先秦諸子係年》也極其讚美,多在分歧場合獎飾其書“極高深”,“心得極多,至可佩服”,常將之與王國維的著作相提並論,雲“自王靜安後未見此等著作”,可謂推許備至。

一身沉痾,寧死不平——墨客、散文家朱自清與郭沫若

錢穆一貫反對新文明活動,他說:新文明活動“凡中國固有必遭架空”,“厚誣前人,果斷已甚”,“怒斥前人舊事過偏過激”。天然對新文明活動的魁首胡適也多有攻訐。

楊聯升是最為推許錢穆的,他說“錢先生的中國粹術思惟史廣博高深”,“胡適之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