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第9頁/共2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小說,相對來講,是有些沉寂和蕭索的,但淺顯小說卻一枝獨秀。上海和北平呈現了淺顯小說高潮,這是當時文壇奇特的文學風景。

胡適主理的《獨立批評》第二十四號上,專門頒發了傅斯年的《陳獨秀案》,為陳氏辯白。指出陳獨秀“背後無疑冇有任何帝國主義,紅色的或紅色的”,要求當局“給他一個合法的公道的訊斷”。被魯迅多次抨擊的傅斯年,在文中還為共產黨魁首李大釗的捐軀正名,說“他死在帝國主義與張作霖合作的手中,死在百姓黨‘清共’之前,但是他雖為共產黨而死,也為百姓黨的奇蹟而死”。是被害,而不是“就刑”。

先生在家像削髮,固然弗著倽法衣。

1952年,胡適在《訊息獨立與談吐自在》中說:

張恨水如此主動鼓吹抗日,心狠手辣的土肥原賢二怎能放過?他曾向北平的張學良正式提出抗議,並將張恨水列入黑名單,特高課隨時可脫手除之而後快。

信中有股怨氣,諸君自會看得出。魯迅在上海,過著的當然不但是“中上”餬口,他的稿費、版稅,加上蔡元培給他安排隻拿薪水不必辦事的可觀支出,每月給老母另有他死不認賬的法定媳婦朱安的餬口費,本戔戔小數,何至抱怨?

“自是人發展恨水長東”——紅極一時的淺顯小說家張恨水

林語堂以其滑稽本性,有《和京兆布衣八道灣居士豈明白叟五秩詩原韻》,輕鬆不足,苦味不敷:

如同平話之“無巧不成書”,《金粉世家》連載之時,也產生“請命”風波。老報人萬枚子讀到冷僻秋在那場大火中攜子出走,竟與夫人泣淚漣漣。讀者讀到頤和園昆明湖畔發明冷僻秋喪失的鞋子,預感不妙,信函如雪片紛繁飛到張恨水那邊,都不讓張恨水寫冷僻秋死亡。當時北平聞名畫家許君武,也寫信給張恨水,語氣非常不敬地指責他“筆下無情”。

魯迅當然也惦記取老母,從不拖欠西三條的餬口費一百五十元(或一百元)和家人的零費錢二十元,十年一向定時定量,物價漸漲,也從不增加。產生戰亂,南北斷郵,魯迅還特地在北平朋友宋子佩處存了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魯迅對寄錢也會有些抱怨。比如1933年7月,周作人正為李大釗遺著出版有望而焦急的時候,魯迅給西三條的母親寫了一封如許的信,意味深長:

既然非驢更非馬,畫虎不成又畫蛇。

對周作人不予迴應,錢玄同、鄭振鐸諸友既為之忿忿,又為之怨怨。當時,文人之爭,偶然如小孩過家家,在理取鬨,意氣用事者多。周作人不予迴應,或許是最聰明的對應之法。周作人比郭沫若漂亮。1922年他在籌辦北京大學日本文學係時,曾聘請過剛從日本醫科大學返國的郭沫若到係任教的打算,後各種啟事未能如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