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第10頁/共24頁]
1933年4月,北平城風沙正烈。中國恰是內憂內亂、國難當頭的“昏黑的年初”。此年年初,胡愈之在當時中國的第一大刊《東方雜誌》策劃了一個“新年胡想”的“征夢”活動。胡愈之在“征夢信”開首如許寫道:
樂事追懷非苦話,容吾一樣吃甜茶。
《啼笑人緣》連載後,社會上有傳聞說,小說中劉將軍搶沈鳳喜為妾,是暗喻張學良。又傳說張學良聞知,擺下鴻門宴,請張恨水到奉天,擬報此仇。張恨生果然有奉天之行,但張學良不但並未侵犯,反而以禮相待。宴會上談笑風生,特彆還提及關於《啼笑人緣》暗喻之謊言。張學良暢懷大笑:“無稽之談!”然後當眾授“東北邊防司令部參謀”“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參事”兩職給張恨水。自此,每月給張恨水薪俸一百銀圓。
胡適作為周作人的老朋友,新文明活動時的老戰友,在周作人五十大壽時天然也以和詩來慶祝,有《和苦茶先生打油詩》《再和苦茶先生·聊自嘲也》兩首詩掃興。
充了儒家充釋家,烏紗未脫穿法衣。
張恨水在姑蘇肄業期間,是“禮拜六派”書刊的熱情讀者。常常浸漫於這類小說當中,為了擺脫家道中落帶來的窮愁和苦悶,他便按此派作家寫作故事的路數,學寫短篇小說。一為白話之《舊新娘》,一為口語文《梅花劫》,寄給《小說月報》。小說雖未被選用,卻接到主編惲鐵樵的親筆信,讓他大喜過望。信中,主編對習作有必定之考語,讓他備受鼓勵。墾殖黌舍閉幕,張恨水隻好回籍。在失學的孤單苦悶中,他創作了長篇口語章回體小說《青衫淚》。
先生著作之才遠優於從政,“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近聞有一種傳言,故為先生誦之,以報故交垂念之誼。
早在《獨立批評》第六期,有胡適與丁文江合寫的《所謂剿匪題目》,就表達了他們對百姓黨“剿共”政策的態度。文章說:
寒宵凜冽懷三友,蜜橘酥糖普洱茶。
張學良因策動西安事情被蔣介石囚禁。1946年,張學良在囚禁中給張恨水寄了兩首詩。張恨水將詩發在他主編的《新民報》上,並寫下沉痛按語:
魯迅當然也惦記取老母,從不拖欠西三條的餬口費一百五十元(或一百元)和家人的零費錢二十元,十年一向定時定量,物價漸漲,也從不增加。產生戰亂,南北斷郵,魯迅還特地在北平朋友宋子佩處存了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魯迅對寄錢也會有些抱怨。比如1933年7月,周作人正為李大釗遺著出版有望而焦急的時候,魯迅給西三條的母親寫了一封如許的信,意味深長:
3月,沈從文頒發《禁書題目》,反對禁書,雲“在當局群彥中,竟無一小我能指出它的弊端”,是“極可可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