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第2頁/共2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本日重讀,仍覺意義仍然深遠。

彆來但喜君無恙,徒恨未能共話茶。

無能大碗酒,不品小鐘茶。

實在,在群情辦《獨立批評》時,胡適和丁文江並不主動,甚或有些躊躇。《新月》的黯然隕落,辦《儘力》週報的艱钜,他們有太多的體味。當然,這辦刊物的各種苦處,並未澆滅他們心中要為公眾發聲的火種,因而在蔣廷黻、翁文灝、任叔永、傅斯年等一乾老朋友的鞭策和對峙下,胡適和丁文江為公眾說話的知己、任務之火,又熊熊燃燒起來。接著,按辦《儘力》週報的舊例,每位社員每月按牢固支出的百分之五出資,共籌集四千二百零五元,足以包管《獨立批評》麵世。

魯迅為其弟辯白,理與情皆站得住腳,但何必非要順帶罵與之不睦的同類呢?

充了儒家充釋家,烏紗未脫穿法衣。

“禮拜六派”作為文學流派,是指在《禮拜六》雜誌上頒發作品,都信奉“得休暇而讀小說”的主旨,又能代表這些作家共同的創作態度的一群作家。《禮拜六》雜誌創刊於1914年6月,由王純根主編,後一度停刊,1921年3月複刊,改由周瘦鵑主編,至1923年2月終刊。此刊存在時候長,環繞在它四周的作家又多,影響也大,以是“禮拜六派”成了這類淺顯小說的通用稱呼。

胡適在當“王者師”的態度上,一向對峙在“山野”不插手當局的清流姿勢。比如,1933年春,百姓當局的汪精衛曾多次力邀胡適“出山”,插手當局事情,其言辭誠心,態度謙恭。胡適不為所動,恪守信譽,予以回絕。表示了胡適作為新文明活動以來,一向對峙做“王者師”的思惟魁首,認識到對國度民族負擔的汗青任務。他在4月8日致汪精衛的信函中說:

胡適、傅斯年等人的主動救援和嘉獎,令獄中的陳獨秀深為打動,是年的12月1日,他給胡適寫了一封感激信,最後說:

信中有股怨氣,諸君自會看得出。魯迅在上海,過著的當然不但是“中上”餬口,他的稿費、版稅,加上蔡元培給他安排隻拿薪水不必辦事的可觀支出,每月給老母另有他死不認賬的法定媳婦朱安的餬口費,本戔戔小數,何至抱怨?

《五十自壽詩》風波以後的夏天,周作人操縱暑假,有了為期近一個月的第三次日本之行。鑒於日本悍然策動九一八事情,中日乾係已非常嚴峻,周作人此番赴日,天然非常惹人諦視,也會引發各種猜想。

——《五十自壽》與重訪日本“尋夢”的周作人

魯迅先生天然不參與“做夢”,他在《傳聞夢》中說:夢“不管如何寫得光亮,畢竟是一個夢”。

此前一年,周作人曾寫信給胡適,但願出售李大釗的遺著,以幫忙李大釗一家人擺脫經濟窘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