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三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

第三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第3頁/共3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知識論》是一本多難多難的書……是我花精力最多、時候最長的一本書,它明天能夠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歡暢。

林徽因說著說著,俄然打住,忙再給蕭乾倒茶。隻見沈從文、梁思成、金嶽霖或喝茶或抽菸鬥,就有些寬裕地問:“我是不是說得太多了?”

林徽因的兩位好友金嶽霖和鄧以蟄,聯名為她寫了一副充滿詩情的輓聯:

在某種意義上,是他教會了我對任何事物要好好地想一想,不要信賴書上的話,也不要聽旁人的話的事理。

1935年,蕭乾到天津《至公報》編《小公園》,還兼管楊振聲、沈從文主編的《至公報·文藝副刊》。兩個月後,在楊、沈的保舉下,《至公報·文藝副刊》和《國聞週報》的文藝欄,十足交蕭乾主編。1935年12月9日,北平一二·九門生活動發作。翌日,蕭乾從天津趕到北平,到病院看望受傷門生,並寫目睹記揭穿這一暴行。次年又奉調上海,同時編津、滬兩地《至公報》的《文藝副刊》。這一年,是蕭乾本身視為事情最嚴峻、最鎮靜,也是最熱烈的一年。他操縱《至公報》創刊十週年記念活動,除了停止文藝評獎,還請來林徽因編一本《至公報小說選》,巴金、老舍、蹇先艾等人的三十多篇小說當選,廣受好評。

冰心應丁玲之邀,在左聯的《北鬥》上頒發了一些作品,但遠無“五四”以後那麼有影響了。抗戰發作後,舉家遷到重慶,主動插手抗日救亡的文明活動。署名“男士”,頒發係列小說《關於女人》,寫各界女性主動參與抗日戰役的故事,寄寓愛國主義思惟。比起初期小說,一改大師閨秀式的輕曼,始有較多的社會實際內涵存焉。茅盾在《冰心論》一文中說:

林徽因是一代才女,她的專業是研討中國當代修建,同時中西貫穿,有遍及的文學興趣。她的北京的家成為“京派”作家集會的中間並非偶爾,首要因為她的高雅藝術氣質具有的魅力。

1928年,林徽因與學修建學的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然後再度周遊歐洲,考查當代修建。還在旅遊中,林、梁即接到張學良請他們到東北大學任教的聘書。

1935年,斯諾在上海編選中國當代短篇小說選《活著的中國》時,蕭乾被請去幫手斯諾編譯這本較早將中國當代小說先容到本國去的書。此當選了一篇楊剛用英文寫的反動題材的小說《肉刑》,曾頒發在《國聞週報》上。這是楊剛應斯諾之邀創作的。楊剛和蕭乾同被斯諾選中,共同編選《活著的中國》。

沈從文孤身到京,舉目無親,又無收益,餬口貧寒,但他到大學旁聽自修,轉益多師,加以天賦異稟,又遭到新文明的開導,暮年文學創作脫手不凡,其作品不忘情於湘西風土,又諦視於都城都會人生。再加上,沈從文奇特、傳奇的少年人生經曆,為他的文學創作供應了豐富的生命感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