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兄弟齊心孝母親[第1頁/共3頁]
以是劉裕家裡,連魚乾都是奇怪之物,常日裡吃的,除了這類用醬油拌的,摻了糠皮和陳米的飯外,就隻要幾根青黃不接的野菜了,連吃上魚乾,都成了一件豪侈的事。
自古以來,江南地區水鄉阡陌,河網縱橫,固然不能象北方那樣有大片的草地能夠養牛放羊,但是魚米之鄉可不是浪得浮名,即便是再貧困的處所,也總有些小溪小河,捕魚采菱幾近是每個江南人的必備技術。
劉道憐的眼睛一向看著那碗飯上堆著的幾片小魚乾,江南的水稻這時候還冇有後代的占城稻,一年多熟,糧食產量還是偏低,以是各種輔食就顯得很首要。
劉裕眉頭一皺,從一邊的一個小櫃子裡又拿出了一個木碗,用筷子把飯碗裡的幾根魚乾夾出,放到新的木碗裡,正色道:“我們做兒子的,必然要孝敬母親,爹早歸天,是娘把我們從小一手拉扯大,如何能有好東西我們先享用,不給娘呢?這魚乾我不能吃,把它放起來,明天淩晨我們給娘做魚乾稀粥喝,如何?”
劉裕看著碗裡的魚乾,鼻子微微一酸:“這些魚乾,娘有冇有吃過?”
“哼,連徐羨之這個書白癡都能想到去渡口賣果脯,明天我帶著這些鞋子去渡口,三錢一個賣給那些傖子,我看不消半天就能賣完。”
劉道憐看著劉裕的臉,那神采是如此地嚴厲,他的心中一凜,趕緊說道:“曉得了,大哥。”
劉道規微微一笑:“大哥,我們都在這裡等這麼久了,如果想偷吃的話,這碗還會留到現在嗎?”
對於魚的吃法,在這個期間很多是作魚膾,也就是後代的生魚片,切成一片片的,去鱗剔刺以後,用薑末與醋沾了吃。
說到這裡,劉裕的神采稍緩,把那碗裝了幾根魚乾的小碗裝進了櫃子裡,看著櫃子上的一個陶罐,這本是裝魚乾的,這會兒卻已經是底朝天,明顯,這幾根魚乾是家裡最後的葷菜了。
劉道規的神采微微一變,轉而挺起了胸膛,沉聲道:“大哥放心,我們必然不會讓你絕望的。我們會編草鞋,也能撿柴禾,還能去地裡幫手乾活。”
劉裕哈哈一笑:“你們兩個小子,竟然連草鞋的代價都曉得。這回從北方來了很多流民,我看他們走了很遠的路,鞋子都很襤褸了。”
厥後生劉道規的時候,靠著劉翹的冒死事情,家道稍好一些,蕭文壽的奶水也因為有些魚湯可喝,足了很多,而劉道規也從小聰明聰明,四歲起就跟著劉裕開端習練拳腳棍棒工夫,倒是比他的二哥出息很多。
劉裕點了點頭,這個二弟從小一貫怯懦脆弱,乃至有些發育遲緩,大抵是因為蕭文壽初嫁過來時,劉翹的家道太差,營養跟不上,連帶著蕭文壽產後奶水不敷,影響了劉道憐。
劉裕看著劉道規,幽幽地說道:“三弟,如果有一天,大哥不在家裡了,你們能好好地照顧母親,餬口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