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兄弟齊心孝母親[第2頁/共3頁]
“哼,連徐羨之這個書白癡都能想到去渡口賣果脯,明天我帶著這些鞋子去渡口,三錢一個賣給那些傖子,我看不消半天就能賣完。”
劉裕看著碗裡的魚乾,鼻子微微一酸:“這些魚乾,娘有冇有吃過?”
自古以來,江南地區水鄉阡陌,河網縱橫,固然不能象北方那樣有大片的草地能夠養牛放羊,但是魚米之鄉可不是浪得浮名,即便是再貧困的處所,也總有些小溪小河,捕魚采菱幾近是每個江南人的必備技術。
劉裕點了點頭,這個二弟從小一貫怯懦脆弱,乃至有些發育遲緩,大抵是因為蕭文壽初嫁過來時,劉翹的家道太差,營養跟不上,連帶著蕭文壽產後奶水不敷,影響了劉道憐。
劉道憐笑著拍起了手:“好啊好啊,賣完了這些草鞋,我們就有魚吃了。”
劉裕看著劉道規,幽幽地說道:“三弟,如果有一天,大哥不在家裡了,你們能好好地照顧母親,餬口下去嗎?”
劉道規的神采微微一變,轉而挺起了胸膛,沉聲道:“大哥放心,我們必然不會讓你絕望的。我們會編草鞋,也能撿柴禾,還能去地裡幫手乾活。”
除此以外,放在太陽下曝曬,抹上細鹽作成小魚乾,也是一種常見的吃法,特彆是行商旅人,行囊中幾近必備此物,明天在渡口的時候,有起碼三分之一的小攤子就是在賣這類小魚乾。
厥後生劉道規的時候,靠著劉翹的冒死事情,家道稍好一些,蕭文壽的奶水也因為有些魚湯可喝,足了很多,而劉道規也從小聰明聰明,四歲起就跟著劉裕開端習練拳腳棍棒工夫,倒是比他的二哥出息很多。
劉道規笑道:“早就籌辦好了呢,就掛在配房的牆上,明天你返來之前,我和二哥一向在編草鞋呢,這回有足足四十雙,兩錢一個,也能賣了八十錢呢。”
劉道規歎了口氣:“我們都勸娘要先吃,但是她執意不從,說這就是給你留的,大哥,你說現在如何辦?”
劉道憐的眼睛一向看著那碗飯上堆著的幾片小魚乾,江南的水稻這時候還冇有後代的占城稻,一年多熟,糧食產量還是偏低,以是各種輔食就顯得很首要。
劉道憐不假思考地說道:“娘說年老是家裡的主心骨,頂梁柱,明天費了很多力量,有魚乾應當你先吃纔是。”
劉道規微微一笑:“大哥說的有事理,小弟也是如許想的,以是就在這裡等你籌議。”
劉道規微微一笑:“大哥,我們都在這裡等這麼久了,如果想偷吃的話,這碗還會留到現在嗎?”
劉裕的神采一沉:“冇吃的跟我說,二弟,你要記著,不管甚麼時候,內心都要想著娘,有好東西必然要先貢獻她白叟家,曉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