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約戰(上)[第3頁/共4頁]
宋九聽了一會,臨時給了兩個博士麵子,啞忍不發,等下課,悄悄將他們喊到一邊道:“張博士,燕博士,這些學子學了律法冇有感化,另有那些數學,你們也彆教,真不可,你們教他們多識幾個字。”
“你覺得我們不曉得它是外夷數字!”
對,就是在搞岐視,但在這期間能說得疇昔,這叫選撥真正的良家子!
兩位博士底子就未考慮過。
公然。
這兩位博士從中將幾十條對待教員與長輩的禮法一起摘出,懸於兩邊牆壁上。還好,他們對十五條師規冇有太架空,不然就要讓衙役連十五條師規也摘了下去。
這類看山不是山的渾沌美放在美術音樂上,無疑意境幽雅,究竟在宋九眼中,中國畫纔是最美的藝術,西方畫與西式插花一樣,固然熱烈,但粉碎了美的韻律。
一樣的另有中醫,不能說它不好,在後代它內裡的一些知識還不得不讓世人承認它的結果,但是用科學去解釋五臟屬性,經頭緒脈,陰氣陽氣,能不能解釋得通?
兩個博士明顯比宋九更歡迎,人家是朝廷博士,宋九僅是舉子,二者不成同日而語,並且春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人家近五十歲,非論從春秋還是穿戴舉止,一看就是一個宏正儒雅有學問的人,不知來了多少街坊帶著孩子報名。張博士與燕博士撚著長髯扣問,不成能一一收下,隻能擇徒,家中做買賣的不要,家中是匠戶的不要,家中有人犯過法的不要,家中有女子做娼妓的不要,家中有人殺豬宰狗的不要,本身有殘疾的不要,本身長相不好的不要,長相不好不是長得不漂亮,比如態度不端莊,不恭敬,不高雅,穿著太寒酸的不要……
“為何?”
但是用在要求鬆散數據的數理化上行不可?
中國當代算術很奇特,打一個簡樸的比方,唐朝韓延算術裡有一道題,課租庸調,求有閏年每丁布二端二丈二尺五寸法,置丁數七而七之,退一等,折半。一端布是五丈布,也就是唐朝租庸調稅法中每丁每年要交納2.45端布庸調稅。假定丁戶是X,這道算式就是X×2.45。如果1877丁,就是1877×2.45,宋九在教珠算口決,不但有加減,另有乘除,並且在教的時候,他也在垂垂完美,很多記不得了,隻好一邊摸索一邊改進一邊教給門生。若把握了乘法珠算口決,算盤珠子一打,答案也就出來。真不可,笨體例,列一個乘法算式,也能算出答案,它隻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數術知識,不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