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頁/共4頁]
閆家的仆婦都敢指著楊家啐一口,對勁道:“有膽量便去告!民告官,先上板子,再放逐千裡,看你楊家有多少爺們去邊疆挨韃子的刀劍!”
堂上本就與楊大學士反麵,這廂動靜傳出,必被添油加醋,扯上朝堂。屆時,縱非堂上教唆,憑“閆”之一姓,便脫不開-乾係。
那人卻未理睬閆大郎,而是笑對楊瓚拱手,道:“古有甘羅十二為相,唐宋豪傑,幼年成名者不知凡幾。本朝亦有不及弱冠,幼年落第,金榜落款的賢德。同榜有此英才,吾等該與之共榮。”
聲音親和,語態輕緩。
楊家子恰好不爭氣,全族扶養,卻始終養不出一個“讀書人”。休說進士舉人,連秀才都冇有!
一人帶累全族,不能衝死人生機,隻能將鋒芒對準楊家。
涿鹿縣大姓攀親,本為一樁嘉話,縣中典史親來道賀,兩家同擺出三日流水席,喜鬨不凡。
楊氏找上閆氏,需求討一個說法。
“是閆家人。”
王炳等氣勢高漲,麵龐對勁。更有一名舉子揚聲道:“鄉試末流,如何能躋身春闈百名?其間必有原因!”
程文脾氣最為倔強,猛的拍案,指著出言的舉子喝道:“口出此等惡言,可有真憑實據?若無實據,便是心胸叵測,歪曲今科同榜,暴虐已極!我便拚得這身功名,也要與爾同上貢院,道明是非,同敲登文鼓,爭一個清楚明白!”
成化年間,楊家同閆家交好,起家以後,依祖輩商定,楊氏族長嫁女入閆氏,以輩分來算,恰是楊瓚的伯祖母。
閆家?
誰猜想,回門之日,楊氏女是哭著回家,隻求不要再回閆家,甘願上山做姑子去。
“楊賢弟幼年英才,我甚是佩服。滿朝之上,唯有楊大學士堪與並提。然詩詞亦非小道,朝中李公多有推許,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賢弟覺得如何?”
閆桓同楊廷和反麵,幾番彈劾,大有水火不容之勢。楊大學士為今科考官,除了已經站隊的官宦監生,瘋了纔會同閆璟莫逆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