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1頁/共4頁]
“回陛下,小民不及弱冠,尚未有字。”
楊瓚微微抬頭,仍看不清天子的麵龐,語氣卻愈發果斷。
聽聞此言,閆璟神采微變,驚駭自脊背爬升。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楊瓚應是。
太史公筆下,其為國之柱石,治世能臣。孔賢人亦讚其有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之德。
弘治帝頂住壓力,還是道:“爾本籍宣府?”
“民生之需,衣食為先。蠶桑棉麻,需商。農耕稼軒疏以財資,需商。船貨來往暢通,自北疆至南地,何者不需商?”
劉健倒是微感驚奇。
“士為國扛鼎,農為國築基,販子則如江河水流,來往貫穿。水風行經之處,荒涼亦可生出草木。”
行在宮內,自不好多說。但很多人已盤算主張,出宮以後需求設席相請,不能如王忠李淳等與之莫逆,也要混個臉熟。
弘治帝微微點頭,馬文升笑意難掩,謝遷未做表示,李東陽還是一派淡然。
這等表示更讓閆璟心驚。
此子坐立不安,隱有惶然之色,此中必有原因!
頂著天子和讀卷官的壓力,楊瓚不驕不躁,侃侃而談,涓滴不見怯色。
見他如此,弘治帝微微皺眉,略顯絕望。
楊瓚被大漢將軍拖下去的景象,彷彿已閃現麵前,胡貢士笑得愈發對勁。
先時對勁的胡貢士,現在已呆若木雞,魂飛天外。想起宮門前對楊瓚的挑釁,豆大汗珠滾落,麵色慘白如紙。
天子之意,實難以測度。
唯有閆璟,連經謝丕、楊瓚“打擊”,已心存忐忑。雖力持平靜,未曾失態,仍比顧、崔等人的表示差了很多。
觀其意,就差對十四名親信股肱和三百貢士明言:朕看好他!
士農工商,商在最末。
話一出口,十四名讀卷官不動聲色,多數貢士已是訝然。落在楊瓚身上的目光,漸由羨妒變成輕視,甚者更帶幾分鄙夷。
見其表示,弘治帝隻拂太長鬚,未做表示。
李淳等人麵帶憂色,倒是幫不上忙。謝丕一掃方纔的篤定,視野落在楊瓚身上,也有幾分擔憂。
“家中行幾?”
不需人提示,楊瓚忙施禮謝恩。
不管哪種,都證明他之前看走了眼。此籽實非老氣沉沉之輩,而是胸懷大才,堪謂立品渾厚,藏鋒於內。他日立品朝堂,必大有可為。
比起來時,世人表情皆已分歧。
一掃之前可惜,劉健看著楊瓚,彷彿在看一塊未經砥礪的璞玉,目光灼灼。於天子手中的策論,更是愈發感興趣。
右都禦使史琳皺眉,臨時壓下心頭迷惑。中官隻將他牢服膺下,以待向天子稟報。
天子是想如何?就算率性,也不能如此過界!
夜風拂麵,星月披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販子逐利不假,然商道亦可聚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