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帝師2 >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第2頁/共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見其表示,弘治帝隻拂太長鬚,未做表示。

楊瓚應是。

太史公筆下,其為國之柱石,治世能臣。孔賢人亦讚其有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之德。

“回陛下,小民另有兩兄一姐,行四。”

“朕為你賜字,何如?”

士農工商,商為最末。

不管哪種,都證明他之前看走了眼。此籽實非老氣沉沉之輩,而是胸懷大才,堪謂立品渾厚,藏鋒於內。他日立品朝堂,必大有可為。

前者得天子正名,一甲已定,辨別隻在狀元榜眼探花。後者得天子賜字,哪怕仍在二甲,入朝以後也可順風順水,青雲直上,非彆人可比。

管仲乃春秋大師,通政、商、兵,助齊桓公成績霸業,被譽“賢人之師”。

右都禦使史琳皺眉,臨時壓下心頭迷惑。中官隻將他牢服膺下,以待向天子稟報。

提燈的中官行在兩側,火光照牽出一道長龍,映著紅牆綠瓦,脊上坐獸,彆有一番沉厚秘聞。

以己度人,一飯之恩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楊瓚此時不言,他日再提,必是暴雨雷霆加身!

不需人提示,楊瓚忙施禮謝恩。

士農工商,商在最末。

拜座師,意味著在朝中站隊,或多或少都有風險。和楊瓚攀交,則是向天子挨近,不但冇有風險,反而大有裨益。

弘治帝微微點頭,馬文升笑意難掩,謝遷未做表示,李東陽還是一派淡然。

若天子持續率性,哪怕衝犯龍顏,他們也不能不吭氣。

觀其意,就差對十四名親信股肱和三百貢士明言:朕看好他!

若楊瓚跪倒在地,當殿喊冤,道出涿鹿之事,他該如何?

讀卷官叨教過天子,受卷官和掌卷官自殿前開端收卷。除被天子收走的八份,二百九十五份策論收齊,皆交由彌封官封存。

拋高興中迷惑,站定禦階下,楊瓚再施禮。

“《尚書》著:民惟國本,本固邦寧。太史公論管子,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天子尚等著回話,楊瓚不能擔擱。深吸一口氣,開口言道:“回陛下,小民言商,實為論民生。”

大殿之上,天子之前,大談商道,的確不知薡蕫,不知所謂!

此言出自孔賢人之口,縱使朱賢人再生,也無態度能夠辯論。

天子垂詢治國良策,即使身居鄉野見地淺薄,不曉得北疆韃靼、北國土司,也該闡述政令興弊,官方匪患,流民逃戶。

“哦?”

弘治帝語氣更加靠近,靠近得三位閣臣齊齊瞪眼。

龍椅上,弘治帝微微傾身,問道:“爾可有字?”

楊瓚微微抬頭,仍看不清天子的麵龐,語氣卻愈發果斷。

史有明載,誰可強辯?

中官撤去桌椅,眾明經起家膜拜天子,由小黃門牽引退出大殿。

行經奉天門,城門衛已換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