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守墓異獸第四篇[第3頁/共12頁]
郭璞《圖讚》:“寞窳諸懷,是則害人。”
在《左傳·宣公二年》裡記錄著:“犀兕尚多。”以後就再無據可考,想是除了一隻被李耳騎著仙去外,其他的十足死光了。
……彆的,《五藏山經·中山經》第11條山脈的醜陽山,也有一種赤足的鳥,狀如烏鴉,‘能夠禦火’,明顯它也是本地消防員的裝束。”從中得知,在中國當代漢族傳說中,烏鴉與火有必然聯絡。鳥普通代表飛翔器,三隻足的飛翔器,即我們現在常見的飛機,三足就是飛翔器的三個起落架,三足烏即上古期間飛翔器,不是生物.
犼是明清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按照中國當代見之於史冊的神話故事和傳播於官方的少量傳說證明,它的呈現晚於大部分神獸、凶獸乃至瑞獸,是直到明清期間才呈現的怪物。
兕呈現在《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原文是: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意義是: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麵,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普通的水牛,通身是青玄色,長著一隻角。古籍裡要描述處所險惡,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
望天吼的邊幅奇特的十似之處:1、角似鹿;2、頭似駝;3、耳似貓;4、眼似蝦;5、嘴似驢;6、發似獅;7、頸似蛇;8、腹似蜃;9、鱗似鯉;10、前爪似鷹後爪似虎。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具有鋒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辦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按照郭璞的註解能夠很清楚的曉得,陸吾的位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地區的邊界以外,能夠摒擋天神花圃的時節,是以它毫不是花匠,而是近似中心空調隨時調度氣溫的存在。
甪端,亦作“端端”、“畣端”,有人稱其為“獬豸”、“豸莫”、“獨角獸”等。麒麟頭,獅身,獨角,長尾,四爪,上唇特長,有的前伸,有的向上卷。其雕鏤式樣為體質厚重豐富,胸脯凸起,長在鼻端的獨角極其誇大,閃現如一種雄獅吼嘯狀,氣勢非常壯觀。據質料可推知,在宋帝陵群中,停止1997年,共存甪端13件,而1984年應存14件,50年代應存15件,原建時共16件。
《淮南子·精力篇》中說“日中有踆烏”,郭璞注講解“中有三足烏”,則是對太陽為金烏化身的申明和解釋。太古神話傳說中的旬日,每天淩晨輪番從東方扶桑神樹上升起,化為金烏或太陽神鳥在宇宙中由東向西翱翔,到了早晨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樹上,這表達了熔化於神話當中當代對日出日落征象的察看和感受。
《偃曝餘談》記錄:犼形如兔,兩耳背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犼溺著體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