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爵墓 > 第十章 守墓異獸第四篇

第十章 守墓異獸第四篇[第2頁/共12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甪端,日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宋書》是相同神界與人間的橋梁,更加偏向於信使,可看作神獸界的赫爾墨斯。

《淮南子·精力篇》中說“日中有踆烏”,郭璞注講解“中有三足烏”,則是對太陽為金烏化身的申明和解釋。太古神話傳說中的旬日,每天淩晨輪番從東方扶桑神樹上升起,化為金烏或太陽神鳥在宇宙中由東向西翱翔,到了早晨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樹上,這表達了熔化於神話當中當代對日出日落征象的察看和感受。

一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風俗。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吼怒,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監督天子)。

兕呈現在《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原文是: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意義是: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麵,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普通的水牛,通身是青玄色,長著一隻角。古籍裡要描述處所險惡,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

中國汗青學家袁珂據此以為,開通獸的正體就是陸吾,是黃帝部下一個具有很大權力的天神,後代有人將其看作是神格較低的神獸,甚而安排它去給西王母和東王公之類的神仙當拉車的,實際上是有些穿鑿附會了。

按照《山海經》記錄,何羅魚是長著一個腦袋十個身子的怪魚,實際上它是一種大肚子魚。它的一個顯著標記就是實足的大肚子(一首十身),它的叫聲如畎犬叫,食用它後其能夠治癒癰腫的疾病。(食之已癰:已,治癒,結束,疇昔。癰,癰腫。)

在陸吾的四周,環抱著一些神異的精靈。此中有一群名叫“土縷”的神獸,它像羊而長著四隻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欽原的神鳥,它像蜂一樣蜇人,但大如鴛鴦。被它一蜇,任何鳥獸都會死去,任何喬木都必枯萎。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果子,近似李子而無核,人吃了它,能夠飄洋過海,踏水不溺。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能夠禁百毒。””

耳鼠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異獸,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有雲:耳鼠,獸,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食之不采,又能夠禦百毒。

漢朝王充《論衡·說日》:“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

《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故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藝文類聚》卷一百引《黃帝占書》:“日中三足烏見者,大旱赤地。”後因以指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