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守墓異獸第四篇[第1頁/共12頁]
朱厭,一種當代凶獸,出於小次山。據《山海經·西山經》記錄:“又西四百裡,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西次四經》: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儘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令人不眯,能夠禦凶。
一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風俗。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吼怒,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監督天子)。
2、陸吾:
1、角端:
中國汗青學家袁珂據此以為,開通獸的正體就是陸吾,是黃帝部下一個具有很大權力的天神,後代有人將其看作是神格較低的神獸,甚而安排它去給西王母和東王公之類的神仙當拉車的,實際上是有些穿鑿附會了。
5、何羅魚:
飛廉,年支十四星之一,也是上古十大魔神之一。源於當代漢族群眾對太古星鬥的天然崇拜。蜚廉(飛廉)屬陽火,主孤及克害。忌入命、身、父母宮,主孤克。入命身,其人孤介;入父母,克父母,若會凶星,其克必重。在遷徙宮,忌遷動,再拚集凶星,車禍血光之災。
王紅旗先生寫的《畢方鳥、灶王爺、燧人氏的科學內涵》一文,此中先容:“《五藏山經/西山經》記錄:‘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譯註:章莪山上生有一種鳥,形狀像鶴,隻要一足腳,身上青色中帶有紅色斑紋,嘴是紅色的。這類鳥稱做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本身的稱呼。它呈現的處所會產生怪火}。’關於畢方鳥的叫聲“畢方”,袁珂先生靈敏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燒時所收回的劈啪聲響,並據此以為畢方鳥即火老鴉,良有理也。……進一步說,此處畢方鳥又能夠是當代消防隊員的標記性裝束,一旦產生火警,他們要及時行動,並大聲仿照竹木燃燒的劈啪聲以示警。
4、耳鼠:
12、三足烏: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蹬龍。
在《左傳·宣公二年》裡記錄著:“犀兕尚多。”以後就再無據可考,想是除了一隻被李耳騎著仙去外,其他的十足死光了。
本篇首要先容了角端,陸吾,冉遺魚,耳鼠,何羅魚,犼,長右,朱厭,諸懷,兕,飛廉,三足烏十二頭異獸。
《山海經》:何羅魚出譙明山譙水中,聲如吠犬,食之已瘧。今登萊海上三月,何羅魚始至,味甚美,即寧波之鯗也。(清·王士稹《香祖條記》卷二)
如許說來,十首一身的姑獲鳥(鬼車),是否就是一首十身的何羅魚化身而來?王崇慶雲:“何羅之魚,鬼車之鳥,能夠並觀。”《東次四經》之茈魚亦一首十身。郭璞《圖讚》雲:“一頭十身,何羅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