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夢溪筆談 > 第33章

第33章[第1頁/共5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金罌子止遺泄,取其溫且澀也。世之用金罌者,待其紅熟時,取汁熬膏用之,大誤也。紅則味甘,熬膏則全斷澀味,都失賦性。今當取半黃時采,乾搗末用之。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認地菘為火蘞;《本草》又出鶴虱一條,都成狼籍。今按,地菘即天名精,蓋其葉似菘,又似名精,故有二名。鶴虱即實在也。人間有單服火蘞法,乃是服地菘耳,不當用火蘞。

蒿之類最多,如青蒿一類,自有兩種:有黃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謂之青蒿,亦恐有彆也。陝西綏、銀之間有青蒿,在蒿叢之間,時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翠綠,一如鬆檜之色。至暮秋,餘蒿並黃,此蒿獨青,氣稍芳香。恐前人所用,以此為勝。

麻子,海東來者最勝,大如蓮實,出柘夢島。其次上郡、北地所出,大如大豆,亦善。其他皆下材。用時去殼,其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湯中浸,候湯冷,乃取懸井中一夜,勿令著水。明日,日中暴乾,就新瓦上輕挼,其殼悉解。簸揚取肉,粒粒皆完。

南燭草木,記傳、《本草》所說多端,今少有識者。為其作青精飯,色黑,乃誤用烏桕為之,全非也。此木類也,又似草類,故謂之南燭草木,古人謂之南天燭者是也。南人多植於庭檻之間,莖如蒴藋,有節;高三四尺,廬山有盈丈者。葉微似楝而小。至秋則實赤如丹。南邊最多。

東方、南邊所用細辛,皆杜衡也,又謂之馬蹄香。色黃白,拳局而脆,乾則作團,非細辛也。細辛出華山,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故《本草》雲:“細辛,水漬令直。”是以杜衡偽為之也。襄、漢間又有一種細辛,極細而直,色黃白,乃是鬼督郵,亦非細辛也。

胡麻直是今油麻,更無他說,予已於《靈苑方》論之。其角有六棱者,有八棱者。中國之麻,今謂之大麻是也。有實為苴麻;無實為枲麻,又曰牡麻。張騫始高傲宛得油麻之種,亦謂之麻,故以“胡麻”彆之,謂漢麻為“大麻”也。

薰陸,即乳香也。本名薰陸。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按《月令》:“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陰陽相反如此。古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雲“茸亦血耳”,此大誤也。竊詳前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其次筋難長,最後骨難長。故交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唯麋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日夜鬚生數兩,凡骨之頓成發展,神速無甚於此,雖草木至易生者亦無能及之。此骨之至強者,以是能補骨肉、堅陽道、強精華也。頭者諸陽之會,眾陽之聚,上鐘於角,豈可與凡血為比哉。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凡用茸,無樂太嫩,世謂之“茄子茸”,但珍其可貴耳,實在少力。堅者又太老。唯長數寸,破之肌如朽木,茸端如瑪瑙、紅玉者,最善。又北方蠻夷中有麋、麖、麈、駝。麈極大而色蒼,尻黃而無斑,亦鹿之類。角大而有文,瑩瑩如玉,其茸亦可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