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的師弟不是人(2)[第2頁/共4頁]
大和尚在一旁拄著鐵鍬說:你有阿誰閒工夫逗昌寶,不如騰出工夫去抬點兒農家寶來。
此舉乃釋門自古至今的傳承:雲門擔米、玄沙砍柴、雲嚴作鞋、臨濟栽鬆鋤地、仰山牧牛開荒、黃檗開田擇菜、溈山摘茶合醬……
返來後一看,肚子冇癟,毛色冇發汙,隻是爪子臟得短長,看來是遊方有誌,躡忘疲。
有段時候,我一向思疑昌寶開端嘗試遊方。
好溫馨。
我的大和尚師父也意在鋤頭邊,故而那段時候院子門關得不嚴,昌寶常常刺溜一下就冇狗影了,然後過個三五天賦返來。
生火燒水大鍋盛,
傻狗,走了這麼久,也不曉得返來看看……
我閉著眼睛念:疇昔心不成得,現在心不成得,將來心不成得……彆離心不成得。冇有彆離心並不是看統統都冇有彆離了,而是清楚地看到統統彆離,但不會對本身形成影響。
我喊了它一聲,它扭頭看我,打了個飽嗝。
我說:奇特咧,您前兩年漫步的時候不是還滿大街追昌寶嘛,如何現在反倒不怕它亂跑了?
《魏書・孝文帝本紀》記錄,北魏太和七年,冀州饑荒,處所賢達“為粥於路以食之”,一舉救活了數十萬人,善哉善哉,大善舉哦麼麼噠。
我好久冇見過昌寶了。
我下一回喝醉了酒後,回到師父的院子找昌寶,坐到它的身邊逼逼逼……等著它來舔舔我的手。
有一天,我喝多了汾酒發神經,去找它談天,坐在它中間逼逼叨叨了大半天,它樂嗬嗬地晃尾巴,還歪著頭瞟我。
施粥是種功德,可添福報,若扶養的是過路菩薩,功德更大,考慮了一會兒後,我捏起粉筆,書偈曰:
藉著酒勁兒,掏心掏肺地說了半天,一低頭……
師弟說,昌寶偶然候會返來小院兒轉轉,蜷曲在大和尚的腳旁呆呆地躺上一會兒,然後起家溜漫步達地分開。
我最後一次見昌寶是在大冰的小屋門口。
總之,昌寶師弟是在大理了。
我說:好吧好吧好吧……師父,明天粥還剩小半鍋,咱倆分著喝了吧。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小我。
他說:分、彆、心、啊……
我說:師父彆鬨,粥又不是我一小我煮的,咱好好說話。
我說:咱倆說的不是一回事兒嗎?阿誰,你說的是甚麼?
大和尚指著昌寶說:光你長年齡啊,它也長年齡的好不好,我們昌寶現在長大了,本身曉得好歹。
彆離心是眾生循環中最大的助緣,亦是擺脫的停滯。很多的修行法門不就是為了讓彆離心停止下來嘛?少了彆離心,心即寧,心寧則見性,安閒擺脫就在麵前了。
走了。
鍋蓋敞開,一次性杯子擺在一旁,搞了個小黑板,上書二字:施粥。
他說:……必然是你把粥煮糊了,賣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