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玄幻奇幻 >揹負罪名的士兵 > 摘自《炎黃春秋》2010年第9期

摘自《炎黃春秋》2010年第9期[第1頁/共3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這時,從延安同來的陶勇(建國後曾任水兵司令員、中將,“特彆期間”中被毒害致死),曾上書力保葉道誌,說葉是他們南來的臨時支部書記,在他們路過武漢時,得知張國燾叛變,大師均表示憤恚,臨時支部還專門開了攻訐會,是以葉道誌不成能去投降張國燾。但陶勇的力勸無效,葉道誌還是給殺掉了。同一個事件中的三小我,一人被擊斃,一人極刑,一人脫逃勝利竟然厥後還當上中將,明擺著就是一樁錯案。1983年10月,束縛軍總政治部公佈檔案,宣佈槍決葉道誌、徐長勝是“汗青錯案,予以昭雪,規複名譽。”

現經複查證明,葉道誌、徐長勝同道帶槍逃脫的目標,不是投降仇敵、叛竄改命,而是因為對任職偏低有定見,不能精確對待,想回八路兵事情。其行動是非常弊端的,但性子是違背規律,屬於群眾內部題目。是以,對葉道誌、徐長勝同道履行槍決是弊端的,是一起汗青錯案。現決定為葉道誌、徐長勝兩同道昭雪,規複名譽。

摘自《炎黃春秋》2010年第9期作者:韓三洲原題目《“皖南事情”後的一樁檢查悲劇》(此處有刪節)

李誌高是如何他殺身亡的?據相乾的質料先容說,當時李誌高被關在有為縣縣當局的一間屋子裡,內裡有一小兵士看管。因為李誌高之前也是軍隊帶領,他騙小兵士開門,掠取了步槍後又進入房內,用步槍頂鄙人顎處開槍他殺。隨後,軍部隨即查明這些事情與他們無關,當即電告七師,李誌高、謝忠良不是內奸,該當即開釋謝忠良劃一誌,規複他們的名譽與事情。可惜的是,李誌高冇有比及為他洗刷委曲的這一刻。

1941年3月,重新組建的新四軍軍部在江蘇鹽城建立時,曾建立了一個檢查委員會,專門檢查突圍後零散歸隊職員,看看內裡是否有個彆叛變投敵者的混入。據《回顧新四軍軍部》一書記錄,李誌高、謝忠良二人自皖北突圍後,曾給*寫過一份關於副軍長項英與參謀長局子昆遇害的實在陳述,詳細彙報了項、週二人被叛徒劉厚總殛斃的顛末。但是鹽城軍部按照突圍乾部中個彆人供應的質料,卻思疑葉挺將軍的被俘與項英、周子昆的被害,都與李誌高檔人有密切關聯,因為他們是最後一批死守在皖南的。質料未經覈實,上邊就認定李誌高與謝忠良有內奸懷疑,還牽涉到一些突圍出來的很多同道。因而,軍部派出除奸部分的賣力乾部前去新四軍第七師駐地,對李誌高和謝忠良停止關押檢查。在關押期間,李誌高情感極其衝突,竟於1942年1月3日他殺身亡,年僅28歲。

李誌高,湖南平江人,1929年,他15歲時就插手了中國工農赤軍,經曆太長征,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才調的好乾部。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建立後,李誌高是第一批從延安派到新四兵事情的乾部,並跟從項英與賴傳珠、李子芳、胡立教劃一誌一起抵漢口,籌建新四軍軍部,今後擔負軍部窺伺科長和作戰科長。“皖南事情”中,作為軍部作戰科長李誌高是有軍功的。突圍勝利後,他與第二支隊參謀長謝忠良等新四軍乾部七八十人彆離在皖南對峙數月,於4月中旬北度過江到有為縣,與曾希聖的第七師彙合,並擔負七師參謀長,謝忠良則擔負七師55團團長。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