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舌戰[第4頁/共4頁]
有人回聲勸止,“先生講經義就罷了,何必言必論及時政,若被故意的人聽去,怕是對先生倒黴,先生還是專注講書也就是了。”
成若愚聽得深深蹙眉,愈發仔細心細打量起他。容與見世人還都在驚詫回味他的話,趁機向成若愚道,“鄙人一番妄言,有辱先生清聽之處,還望恕罪。不便打攪先生講學,還請先生持續吧。”
成若愚撫須擺首,態度安閒,“官輦轂,誌不在君父。官封疆,誌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誌不活著道。君子無取焉。”
成若愚這年五十四歲,虯鬚長髯,儒雅當中透出一股威儀,通身服飾清淨樸實,儀態端方恭肅。他本日講的是《孟子》開篇——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見孟子曰,不遠千裡來,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矣。王曰,何故利吾國;大夫曰,何故利吾家;士庶人曰,何故利吾身,高低交征利,而國危矣。”
林升見世人成群結伴往書院方向趕,也饒有興趣的問,“大人,甚麼是實學?”
一言畢,有人轟然喝采,也有人相顧而失容。合法世人鼓譟群情之時,卻見林升上前半步,大聲道,“朝廷調派宦臣收稅,莫非不該麼?國朝商稅一貫低於農稅,而貿易贏利卻比農業多了不知幾倍,莫非賺了錢而不給國度征稅就是公道的麼?還是先生以為,農夫是最能夠被壓榨的?如何不見有報酬農夫鳴不平,卻肯為販子馳驅呼號的?”
成若愚揮手錶示世人溫馨,問容與道,“愚方纔所說,確為一家之言,一己之見。愚願聆聽先生分歧之高論,可否見教?”
林升滿眼不屑,挑眉嘲笑道,“先生已答覆我了,本來你所慮之事確是尚未產生。先生說不需產生亦可預判成果,將罪惡都歸在宦臣身上,叨教先生,這罪惡,算不算是莫須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