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玄幻奇幻 >中國哲學簡史 > 第10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2)

第10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2)[第1頁/共4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一種似是而非的衝突

如許,就隻能夠存在一義。義,墨子以為就是“交相兼”,不義就是“交相彆”。這也就是獨一的是非標準。通過訴諸這類政治製裁,連絡他的宗教製裁,墨子但願,能夠使天下統統人都實施他的兼愛之道。

在另一篇中,墨子又說:“古者上帝鬼神之扶植都城、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繁華佚而錯之也,將覺得萬民興利、除害、富貧、眾寡、安危、治亂也。”(《墨子・尚同中》)照這個說法,國度和國君又都是通過天帝的意誌設立的了。

但是另有一個底子題目:如何壓服人們兼愛呢?你能夠把上麵所說的奉告人們,說實施兼愛是利天下的獨一門路,說仁人是實施兼愛的人。但是人們還會問:我小我行動為甚麼要利天下?我為甚麼必須成為仁人?你能夠進一步論證說,如果對全天下無益,也就是對天下的每小我都無益。或者用墨子的話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墨子・兼愛中》)如許說來,愛彆人就是一種小我保險或投資,它是會獲得了償的。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很遠視,看不出這類耐久投資的代價。也另有一些實例,申明如許的投資底子得不到了償。

如是墨子論證出,國度必須是極權主義的,國君的權威必須是絕對的。這是他的國度發源學說的必定結論。因為國度的設立,有其明白的目標,就是結束混亂,混亂的存在則是因為“天下之人異義”。是以國度的底子職能是“一同國之義”(均見《墨子・尚同上》)。一國以內,隻能有一義存在,這一義必須是國度本身肯定的一義。彆的義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如果存在彆的義,人們很快就會返回到“天然狀況”,除了天下大亂,一無統統。在這類政治學說裡,我們也能夠看出,墨子生長了俠的職業品德,那是非常誇大個人內的從命和規律的。它無疑也反應了墨子期間的混亂政治局麵,使得很多人神馳一其中心集權的政權,哪怕是一個獨裁獨裁的也好。

“然即都城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愛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愛人而利人者,彆與?兼與?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與?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

有一個墨子的故事與此有關,很有興趣。故事說:“子墨子有疾,跌鼻進而問曰:先生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今先生賢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雖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入?”(《墨子・公盂》)如果用當代邏輯的術語,墨子能夠說,鬼神的獎懲是一小我有病的充沛啟事,而不是需求啟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