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玄幻奇幻 >中國哲學簡史 > 第46章 新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2)

第46章 新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2)[第1頁/共4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我在第二十章說過,新儒家試圖在名教中尋求樂地。尋求歡愉,的確是新儒家宣稱的目標之一。比方,程顥說:“昔受學於周茂叔(即周敦頤。——引者注),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上)究竟上,《論語》有很多章就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興趣,新儒家常常援引的包含有以下幾章:

安樂先生,不顯姓氏。

(《明道文集》卷一)

繁華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另一章說,有一次孔子與四位弟子一起閒坐,他要他們每小我談談本身的誌願。一名說他想當一個國度的“軍政部長”,一名想當“財務部長”,一名想當讚禮先生。第四位名叫曾點,他卻冇有重視彆人在說甚麼,隻是在持續鼓瑟。等彆人都說完了,孔子就要他說。他的答覆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孺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尋求歡愉

我在第二十章說,王弼所持的實際是,賢人“有情而無累”。《莊子》中也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應帝王》)王弼的實際似即莊子之言的闡揚。

閒來無事不安閒,睡覺東窗日已紅。

可見在新儒家看來,顏回不遷怒,是因為冇有把他的感情與自我聯絡起來。一件事物的感化能夠在貳心中引發某種感情。正如一件東西能夠照在鏡子裡,但是他的自我並冇有與感情聯絡起來。因此也就無怒可遷。他隻對於在貳心中引發感情的事物做出反應,但是他的自我並冇有為它所累。顏回被人以為是一個歡愉的人,對於這一點,新儒家推許備至。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不佞禪伯,不諛方士。

或坐林間,或行水際。

聞人之善,如佩蘭蕙。

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新儒家對於賢人之樂的瞭解,從他們對於上麵所引的第三章的解釋能夠看出來。朱熹的解釋是:“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慾儘處,天理風行,到處充滿,無少欠闕。故其動靜之際,安閒如此。而其言誌,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捨己爲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六合萬物高低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視三子之規規於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感喟而深許之。”(《論語集註》卷六)

要實現這類思惟,新儒家的人勝利了冇有呢?勝利了。他們的勝利,能夠從以下兩首詩看出來:一首是邵雍的詩,一首是程顥的詩。邵雍是個很歡愉的人,程顥稱他是“風騷人豪”。他自名其住處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他的詩,題為“安樂吟”,詩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