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2)[第1頁/共4頁]
公元前3世紀陰陽家的首要人物是鄒衍。據司馬遷《史記》,鄒衍是齊國(今山東省中部)人,在孟子以後不久。他著書十餘萬言,都已經失傳了。但是司馬遷對於鄒衍的學說做了頗詳細的申明。
原始中國人的宗教中,很能夠設想有一個父神和母神,他們生出萬物。但是在陰陽哲學中,用陰陽之道代替了或解釋瞭如許的擬人的神。陰陽之道固然也比作男女之道,但是已經被瞭解為完整不具品德的天然力了。
《繫辭傳下》說:“六合氤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六合是陰陽的物質表示,乾坤是陰陽的意味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繫辭傳上》)陰陽天生萬物的過程,與男女天生生物的過程完整類似。
鄒衍
當代學術界提出一個說法,以為八卦、六十四卦都是周初發明的,用以摹擬龜甲、獸骨上占卜的裂紋,這是前朝的商朝(約公元前1766—約前1123)所用的占卜體例,本章開端就講了。就是炙烤甲骨,呈現裂紋,按照裂紋來鑒定所卜的休咎。但是如許的裂紋,形狀既不法則,數量也不必然,以是很難用牢固的公式解釋它們。這類占卜體例,到了西周,彷彿已經輔之以另一種體例,就是揲蓍草的莖,構成各種組合,產生奇數、偶數。這些組合的數量有限,以是能夠用牢固的公式解釋。人們現在信賴,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連線(表示奇數,陽爻)、斷線(表示偶數,陰爻)就是這些組合的圖象。占卜者用這類揲蓍的體例,得出各爻,然後對比《易經》讀出它的卦辭爻辭,鑒定所卜的休咎。
從以上引文看來,朝代的挨次,也是和五行的天然挨次分歧的。以土德王的黃帝,為以木德王的夏朝所克。以木德王的夏朝,為以金德王的商朝所克。以金德王的商朝,為以火德王的周朝所克。以火德王的周朝,將為以水德王的朝代所克。以水德王的朝代,又將為以土德王的朝代所克。如此完成了這個循環。
除了陰陽的看法,另有一個首要的看法是數的看法。因為前人凡是以為占卜是泄漏天機的體例,又因為用蓍草占卜是按照分歧的數的組合,以是難怪《易傳》的知名作者偏向於信賴天機在於數。照他們的說法,陽不偶,陰數偶。《易傳》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六合之數五十有五。此以是成竄改而行鬼神也。”(《繫辭傳上》)
《史記》的《孟子荀卿傳記》中說,鄒衍的體例是“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他的興趣彷彿集合在地理和汗青方麵。
關於地理,司馬遷寫道:鄒衍“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穀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此推之及外洋,人之所不能睹。……覺得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家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中外洋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因而有裨海環之,群眾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六合之際焉。”(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