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玄幻奇幻 >中國哲學簡史 > 第13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2)

第13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2)[第1頁/共4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孟子・公孫醜上》奉告我們。有一名弟子問孟子有甚麼特長,孟子答覆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位弟子又問甚麼是浩然之氣,孟子答覆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有害,則塞於六合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照孟子和儒家中孟子這一派講來,宇宙在本色上是品德的宇宙。人的品德原則也就是宇宙的形上學原則,人道就是這些原則的例證。孟子及其學派講到天的時候,指的就是這個品德的宇宙。瞭解了這個品德的宇宙。就是孟子所說的“知天”。一小我如果能知天,他就不但是社會的百姓,並且是宇宙的百姓,即孟子所說的“天民”。(《孟子・經心上》)孟子進一步辨彆“人爵”與“天爵”。他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孟子・告子上》)換句話說,天爵都是在代價天下裡才氣夠達到的地步,至於人爵都是人類天下裡純屬世俗的觀點。一個天民,正因為他是天民,所體貼的隻是天爵,而不是人爵。

養浩然之氣的體例有兩個方麵。一個方麵,能夠叫做“曉得”,道就是進步精力境地的道。另一方麵,孟子叫做“集義”,就是常常做一個“天民”在宇宙中該當作的事。把這兩方麵連絡起來,就是孟子說的“配義與道”。

這不過僅僅是霸道之“始”,因為它僅隻是群眾獲得高度文明的經濟根本。還要“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令大家遭到必然的教誨,曉得人倫的事理,隻要如許,霸道纔算完成。

即便是在“內聖”的意義上,孟子對於這個“道”的觀點,也比孔子講得更清楚。孟子說:“儘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經心上》)這裡所說的“心”就是“不忍人之心”,就是“憐憫之心”。以是充分生長了這個“心”,也就曉得了我們的性。又據孟子說,我們的性是“天之所與我者”(《孟子・告子上》),以是曉得了性,也就曉得了天。

奧秘主義

孟子還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經心上》)換句話說,一小我通過充分生長他的性,就不但知天,並且同天。一小我也隻要充分生長他的不忍人之心,他才內有仁德。要達到仁,最好的體例是行忠恕。通過行忠恕,他的自我、無私,都慢慢減少了。一旦減無可減,他就感遭到再也冇有人與我的彆離,再也冇有人與天的彆離。這就是說,他已經與天,即與宇宙同一,成為一個團體。由此就熟諳到“萬物皆備於我”。從這句話我們看到了孟子哲學中的奧秘主義成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