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巧解詩意[第1頁/共4頁]
這寒山寺主持法名偶然,確也是個有些道行的和尚,見黛玉呈現,忙合什道:“女檀主如此焦心見老衲所謂何事?”
偶然這般提及,黛玉不覺也想起了疇昔,那還是本身過兩歲的生日,林如海將本身打扮成了一個男孩模樣,隻來了這寒山寺求個安然。
林如海聽了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開口道:“玉兒說的是字麵上的意義,那這將進酒,另有甚麼其他的意義嗎?”
偶然不覺感慨:“施主這女公子,將來必然非常人也。”
黛玉微微一笑:“原也是孃親有空時候跟我講了李白的平生,是以看了李白好些詩歌,纔有這番的設法,隻也不曉得對還是不對。”
及至“五花馬,令媛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太白絕世已然酣醉!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真是肝膽欲裂,寫經內心的痛苦和絕望。詩篇落腳一個“愁”字,縱橫捭闔之勢,慷慨豪放之氣,倏然收歸,把統統勃發之情都凝整合“愁”了。這是太白居士對本身平生尋求的一次總結。”
李白也曾是有抱負的人,自也是但願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固然才高八鬥卻難以如願。隻因上層官僚的架空和打壓使得他不得不闊彆政治。麵對這類施不開手腳的窘境,李白或許感到很不測,自也是明白了這宦海的暗中,隻這“惟纔是用”的政策以外,本來另有另一股力量擺佈著。這也使得他鬱鬱不得誌,也是以纔有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詩句,不過是以喝酒來排解內心的壓抑和苦悶,臨時的忘懷政治人生的失利,在醉眼昏黃中縱聲放歌,規複本真脾氣,獲得精力上的愉悅和超脫。
黛玉也是體味這賈璉的脾氣的,是以纔會親身打齋唸佛。
這配房中倒也是充滿了好檀香的味道,這原也是個清雅之處,黛玉卻被牆上那一副草字給迷了心去。
林如海固然對勁黛玉這般年紀卻有這般觀點,卻還是問道:“隻這番瞭解是誰教你的。”
偶然臉上出現一絲驚奇:“女檀主就是林大人之女公子,曾記恰當日女公子不過四歲,也是來了這寒山寺的,記恰當日女檀主不太小小年紀,卻已經能將李白的《將進酒》倒背如流,更可貴的是女公子的妙解。”
黛玉悄悄拂身,然後道:“大師還記得先父林海嗎?”
賈璉原就受了賈母的托好生照顧黛玉的,何況這打齋唸佛也是人之常情,是以倒也承諾了,隻回了堆棧寫了封信讓人送了去,倒也是安排起了這打齋唸佛之事。
既然有了主張,黛玉乾脆又在林如海和賈敏墳前燒了些紙錢,直到賈璉過來了,黛玉才起家,然後對賈璉道:“璉二哥,我此次來了,下次還不定何時能來,是以想在寒山寺打齋唸佛七日,也算是儘了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