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齡秀[第2頁/共3頁]
這座城甚麼時候建的已經不成考,本來刻著某位天子禦筆親題的“永鎮三江”的舊城門,已經跟著幾百年來一向的擴建工程,變成了都城中間的一座汗青遺觀。以舊城門為中間,縱橫交叉的幾條骨乾大道通往三江港口,通衢兩側俱是天下著名的商號,西南的藥材,東海的鮮貨,北地的皮草,中原的綢緞,冊本古玩、金飾珠玉,讓人看的目炫狼籍,小街區上的小雜貨鋪子和南來北往的客旅商販就更是數不堪數,端地是一小我傑地靈、財路廣進的好處所。
第一次來霍都的人,說不定會搞錯,誤覺得是高掛豔幟的風月之地,實在不然,這一片都是來自於四郡七府的戲船,沿江為這些戲船供應了數十處戲台,搭建的有的粗陋,有的都麗,天然收的分紅錢也不一樣。來到這裡的戲船唱甚麼戲的都有,以南腔和北戲為主,另有些唱梆子、高腔、江水謠等十幾種處所小戲的梨園子。這些梨園,大多是當天來,隔天走,若能在這裡立得住三天以上,便可算得上是又有角兒又有料的班子了,隻因為這裡可不是彆的處所,這裡是霍都。
她癡癡的道:“秀兒,你看這一起,我們都是在甚麼處所唱戲啊……甚麼給人故鄉裡唱社戲,水邊臨時搭的台子,站上去都感覺直晃,上麵看戲的一點都不懂戲,一群大老粗就曉得胡亂喝采,賞錢也冇幾個……你呀,就曉得唱唱唱,上回在阿誰叫杏子屯的處所,竟然另有人送了幾袋子糧食當賞錢……此次是分歧的,霍都,我們多久冇在正兒八經的戲台子上唱過戲了?看戲的人,必定也是分歧的,秀兒,這是我們的機遇啊!”
她就站在那邊,上身穿戴淡綠半長褂子,上麵則是紮了腿腳的月紅色練功褲子,跟著風刷啦啦的飛舞,站姿筆挺矗立,活像一棵風吹不彎的小楊樹,反而冇有了看她麵貌時感受出來的那股嬌媚氣了。
就是因為霍都繁華敷裕,三江景色天下無兩,文人雅士也大多愛好這座都會,北邊兒的望京塔、東邊兒的鎮海樓,另有水流相對較為陡峭的鬆陽江上的知雅水榭,日飲宴,夜歌樂,是文人們常去的堆積之地,多少詩句名篇,就是由霍都傳遍天下。就算是當今的慶佑帝,雖未明示,但內心也早將霍都當作了“陪都”,曾三次南巡,第一次巡查霍都時即位還冇到一年,留下了“三江歌樂好,不聞晨鐘聲”的禦筆,且非論詩句吵嘴,這頗顯靡靡的心態,倒是被禦史捶胸頓足的重重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