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齡秀[第1頁/共3頁]
旌旗上麵站著兩個合法妙齡的女孩兒。
稍小一點兒的阿誰女孩兒眼眉又細又長,雙目明燦如星,膚白勝雪,兩腮泛著桃色。乍一看彷彿和淺顯人家的閨秀冇有甚麼分歧,但細看就看出彆離來了。固然這女孩兒眉眼還略帶些稚氣,但她的眼神過分靈動,一瞥一瞟之間似有風情,潔白的額前並冇有梳著劉海,而是十足今後攏起,隨便的在腦後紮了一個髻,露了一個美人尖兒,在這個年紀的淺顯女孩子還冇嫁人呢,哪會如許梳頭?
中間的略大點的女孩兒,恰是這塊烏黑旌旗繡綠色牡丹的仆人、這班子的頭牌叫“綠牡丹”的。她頭髮也是一樣梳攏,在鬢邊斜斜插了一根釵子,她穿了一襲水紅裙裝,配了深綠的絲絛,把纖腰襯顯得不盈一握,白淨的瓜子臉上兩道柳葉彎眉,眉毛上麵是一對含情的水汪汪的杏核大眼,嫣紅的嘴唇微開,半暴露細米銀牙,剛聽了小女孩兒一句不知甚麼話,正笑的前仰後合,道:“秀兒啊,你也太異想天開了,知雅水榭那是甚麼處所,寄父能找到現在的阿誰斑斕戲台,已經算是我們走了大運了!”
文氣會聚之地的霍都,連看戲的人都比彆的處所要更懂行、更抉剔一些。
綠牡丹嘟嘟囔囔的抱怨著,九齡秀那裡不曉得以他們“牡丹社”這個草台班子,恐怕這輩子都進不去知雅水榭,她望著江邊的那座都麗堂皇的修建,半邊在岸上,半邊由幾根粗粗的紅紅的立柱撐起來搭在江上,飛簷上能看到數個鈴鐺隨風動搖,臨水這側能看到飄零的輕紗,水榭上麵是很多伶人做夢都想去的戲台。
第一次來霍都的人,說不定會搞錯,誤覺得是高掛豔幟的風月之地,實在不然,這一片都是來自於四郡七府的戲船,沿江為這些戲船供應了數十處戲台,搭建的有的粗陋,有的都麗,天然收的分紅錢也不一樣。來到這裡的戲船唱甚麼戲的都有,以南腔和北戲為主,另有些唱梆子、高腔、江水謠等十幾種處所小戲的梨園子。這些梨園,大多是當天來,隔天走,若能在這裡立得住三天以上,便可算得上是又有角兒又有料的班子了,隻因為這裡可不是彆的處所,這裡是霍都。
她就站在那邊,上身穿戴淡綠半長褂子,上麵則是紮了腿腳的月紅色練功褲子,跟著風刷啦啦的飛舞,站姿筆挺矗立,活像一棵風吹不彎的小楊樹,反而冇有了看她麵貌時感受出來的那股嬌媚氣了。
船埠那一片彩旗有的繡著“麗聲班”、“富春班”等,那是梨園子的名字,另有的是班裡的伶人多少有些名譽的,就掛著繡了伶人名字的繡旗,甚麼“小豔紅”、“震天雷”之類的,在這一堆紅紅綠綠中,有一塊旌旗是烏黑的底兒,上麵繡著巨大一朵綠色牡丹,花蕊金燦燦的,光是從這旌旗上看倒是頗捨得本錢,竟然用了金線,中間一個略小點的旌旗,就淺顯的多,上麵直接繡了“九齡秀”,固然冇有彰示梨園子的名字,但也有很多人曉得,這是“牡丹社”的旌旗,聽聞從西邊沿著鬆陽江過來,有點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