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香鬱果 > 風生水起(五)

風生水起(五)[第5頁/共10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儲藏著廣博高深的佛理和禪機。十二道:分茶:偃溪水聲“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導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奉告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路子。“禪茶茶藝講究:壺中儘是三千功德水,分茶諦聽偃溪水聲。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民氣智,警費心性,助人悟道。十三道:敬茶:普渡眾生禪宗六祖慧能有偈雲:“佛法活著間,不離人間覺,離世求菩提,好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的略稱,全稱應為菩提薩陲。菩提是憬悟,薩陲是有情。以是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獲得大智大慧,故稱之為“普渡眾生“。十四道:聞香: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身養性的最高境地,五氣朝元即做深呼吸,儘量多吸入茶的香氣,並使茶香中轉顱門,幾次數次,如許無益於安康。十五道:觀色:曹溪觀水曹溪是地名,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唐儀鳳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方丈曹溪寶林寺,而後曹溪被曆代禪者視為禪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禪法。《密庵語錄》載:“憑聽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內苑春。“撫玩茶湯光彩稱之為“曹溪觀水“,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時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長“(《塔銘?九卷》)。十六道:品茶:隨波逐浪“隨波逐浪“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雲門三句“中的第三句。雲門宗接引學人的一個原則,即隨緣接物,去自在安閒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疼,隻要如許品茶才氣心性閒適,曠達蕭灑,才氣從茶水中平悟出禪機佛禮。十七道:回味:圓通妙覺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即美滿之靈覺。品了茶後,對前邊的十六道法度,再細細回味,便會:“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裡雲托萬裡天。“乾隆天子登上五台山菩薩頂時,曾寫過一聯:“性相真如華海水,圓通妙覺****鈴。“這是他登山的體味,我們稍做竄改:“性相真如杯中水;圓通妙覺烹茶聲。“便是品禪茶的絕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平常最淺顯的餬口瑣事當中,佛性真如就在我們本身的心底。十八道:.謝茶:再吃茶去飲罷了茶要謝茶,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茶禪一味“嘛。茶要常飲,禪要常參,性要常養,身要常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先生講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讓我們相約再吃茶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