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香鬱果 > 風生水起(五)

風生水起(五)[第4頁/共10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機普應“的感悟。第五道:洗杯:法輪常轉,這項任務由曾祖父的長媳我的祖母領著家屬中的幾個年青的媳婦來完成。法輪常轉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二十。徑山寶印禪師雲:“世尊初成正覺於鹿野苑中,轉四諦****,陳如比丘最後悟道。“****喻指佛法,而佛法就平常淺顯的餬口瑣事當中。洗杯時麵前轉的是杯子,心中動的是佛法,洗杯的目標是使茶杯乾淨無塵;禮佛修身的目標是使心中乾淨無塵。在轉動杯子的伎倆洗杯時,或答應看到杯轉而心動悟道。第六道是:燙壺:香湯浴佛佛教最大的節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佛歡樂日“。佛誕日要停止“浴佛****“,僧侶及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象(即釋迦牟尼佛像)。我們用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表示佛無處不在,亦表白“即心即佛“。第七道:賞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淺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沉默,唯迦葉尊者破顏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奧妙法門,不立筆墨,教外彆傳,付囑摩柯迦葉“。我們藉助“佛祖拈花“這道法度,向客人揭示茶葉。第八道:投茶:菩薩入獄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據佛典記錄,為了救度眾生,救度幽靈,地藏王菩薩表示:“我不下天國,誰下天國﹖““天國中隻要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力,如菩薩救度眾生,在這裡茶性與佛理是相通的。第九道:沖水:漫天法雨佛法無邊,津潤眾生,泡茶沖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令人如“醍醐灌頂“,由迷達悟。壺中升起的熱氣如慈雲氤氳,令人如沐浴東風,心萌善念。第十道:洗茶:萬流歸宗五台山聞名的金閣寺有一副春聯:一塵不染平靜地,萬善同歸般若門。茶本乾淨仍然要洗,尋求的是一塵不染。佛教傳到中國後,一花開五葉,千佛萬神各門各派尋求的都是大悟大徹,“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般如果梵語音譯詞,即無量智慧,具此智慧便可成佛。十一道:泡茶:涵蓋乾坤涵蓋乾坤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八。惠泉禪師曰:“昔日雲門有三句,謂涵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這三句是雲門宗的三要義,涵蓋乾坤意謂真如佛性到處存在,包涵統統,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儲藏著廣博高深的佛理和禪機。十二道:分茶:偃溪水聲“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導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奉告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路子。“禪茶茶藝講究:壺中儘是三千功德水,分茶諦聽偃溪水聲。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民氣智,警費心性,助人悟道。十三道:敬茶:普渡眾生禪宗六祖慧能有偈雲:“佛法活著間,不離人間覺,離世求菩提,好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的略稱,全稱應為菩提薩陲。菩提是憬悟,薩陲是有情。以是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獲得大智大慧,故稱之為“普渡眾生“。十四道:聞香: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身養性的最高境地,五氣朝元即做深呼吸,儘量多吸入茶的香氣,並使茶香中轉顱門,幾次數次,如許無益於安康。十五道:觀色:曹溪觀水曹溪是地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