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問道 (五)[第2頁/共4頁]
後晉亡於契丹,他們在後晉仕進的親朋老友,大多數都未能倖免於難。如果憑著各獨立量去賙濟,庇護,提攜,恐怕這輩子也忙不過來。而大漢天子劉知遠簡簡樸單幾句話,就將他們的私事情成了國事。不但讓死者的先人有了活路,死者本身,也能獲得必然的身後哀榮。
“臣等幸運之致!”郭威和史弘肇等人愣住腳步,再度心悅誠服地躬身。每小我胸口,都如同揣了一團火般,熱浪滾滾。
第一句,說的是銀槍軍的汗青沿革。這支軍隊曾經一分為二,現在銀槍軍固然已經不存在,但是由銀槍軍所分化出來的天雄軍,卻還是是一支誰也冇法忽視的勁旅。
第一章 問道 (五)
如果劉知遠強行納王氏入宮,必定會給天下讀書人留下才入汴梁就沉迷女色的印象。與此同時,曾經跟銀槍軍有過乾係的多少武將們,內心頭也一定痛快。畢竟,按輩分,王氏算是統統曾經從銀槍軍出來的武將們共同的長輩,劉知遠欺侮了她,劃一於打了統統人的臉。
不管當初幫手劉知遠,是為了博取功名繁華,還是為了了償知遇之恩。現在站在大寧宮中,結束亂世,重整國土,就成了他們每小我肩膀上的天然任務。而劉知遠此時現在,渾身高低披收回來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英主氣象。假以光陰,誰敢說他不會再來一次光武複興?誰敢說大夥不會成為新一代馮異、岑彭,鄧禹、馬援?!(注2)
注1:趙在禮是馳名的馬屁精和窩囊廢,銀槍軍高低對他都不平氣。他裡應外合剿殺銀槍軍,則美滿是為了奉迎李嗣源,究竟上,銀槍軍將士現在對後唐並冇有反意。以是楊邠以為將士們是被冤殺。而趙在禮本人,身為一方諸侯,在投降契丹後,因為不受待見,竟嚇得他殺身亡,結局也充足奇葩。
“不但是王建及一家,當初在晉唐相替中無辜枉死的一眾文武,另有此番契丹之亂,死於國事的忠臣良將,你也都替朕列一個名錄出來。等過幾天有了餘暇,該追封的,朕當不吝追封。該撫卹其家人的,朕也著有司極力去撫卹!”劉知遠向來能舉一反三,接過楊邠的話頭,笑著叮嚀。
“謝陛下盛讚,臣歸去後,就儘力籌辦此事!”唯恐劉知遠過後懺悔,楊邠立即躬身下去,敲磚釘腳。
“都是朕應當做的事情,諸位不必如此。”劉知遠笑著擺手,大聲感慨,“當初晉高祖叛唐,本來就是一筆胡塗賬。此番大晉被契丹所滅,更是他奶奶的莫名其妙。朕這麼做,不是為了求諸君感激。而是等候,等候諸君能與朕一道,儘早,儘早將這亂世結束掉。說實話,這兩次江山易主,殉難者都是些豪傑豪傑。而苟活於世上者裡頭,卻不乏王八蛋和凶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