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註釋[第1頁/共9頁]
[8]請參看(英)韋爾斯《天下史綱》、劉明翰主編《天下史·中世紀卷》。
[2]關於“文明”一詞的本義,見劉向《說苑·指武篇》:“文明不改,然後加誅。”關於廣義的玄門,請參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門史》。
[6]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16]以上見《晉書·石勒載記下》。
[31]梁武帝之前,中國佛教徒常常遵循小乘佛教《十誦律》規定,答應吃“三種淨肉”(即不為吃肉而用心殺生之肉)。梁武帝為體味決財務題目,遵循大乘佛教主張製止葷腥,此為中國佛教徒完整茹素之始。
[20]以上闡述請參看(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34]請參看錢穆《國史綱領》。
[30]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13]見《後漢書·方術傳·左慈傳》。
[12]見《魏書》之《清河王傳》、《太祖紀》。
[46]見《廣弘明集·辯惑篇》。
[43]見《廣弘明集》卷二十四《諫周祖沙汰僧表》,轉引自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
[30]見《南史·郭祖深傳》。
[28]見《晉書》之《苻堅載記下》、《王猛傳》、《苻融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五。
[26]見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並請參看(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27]見《晉書·苻融傳》。
[14]關於京口的計謀職位以及北府從廣陵移鎮京口的意義,請參看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府兵委曲》。
[22]見《晉書·苻堅載記上》。
[44]見《周書·武帝紀上》。
[17]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
[20]以上見《宋書·武帝紀》,《晉書》之《桓玄傳》、《劉牢之傳》、《劉毅傳》、《何無忌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一十三。
[3]見《三國誌·烏丸鮮卑東夷傳》裴鬆之注引《魏略·西戎傳》。
[10]請參看黃心川《印度佛教哲學》,該文附錄於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一卷。
[36]基督教會承認的羅馬帝國“大帝”隻要三個: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和查士丁尼,見(日)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10]見《南史·孔範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
[13]見《魏書·太祖紀》、範文瀾《中國通史》。
[2]公元434年,阿提拉與其兄共同成為匈奴王。444年或445年其兄卒,阿提拉成為獨一統治者。443年,他帶領匈奴人進兵君士坦丁堡。450年入侵高盧,到達奧爾良。451年,與羅馬、西哥特和法蘭克聯軍會戰於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