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穿越時空之抗日特種兵 > 中條山戰役

中條山戰役[第1頁/共9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從4月尾到5月初,日軍征調頻繁,並製造各種謊言,以此為保護完成了打擊中條山的擺設:“第36、37、41師團落第3、9獨立旅團,偽24師,漫衍於中條山西麵之絳縣、橫嶺關、聞喜、夏縣、安邑、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河津及聞喜、夏縣以北各地區。第33師團附第4獨立旅團漫衍於陽城、芹池、沁水一帶。第35、21師團及偽軍張嵐峰、劉彥峰漫衍於溫縣、沁陽、博愛、董封、新鄉、焦作、高平、宗子、陵川等地區。”

北線:這裡是中條山地區百姓黨曾萬鐘第5、劉茂恩第14兩個個人軍的接合部,日軍的計謀企圖在於敏捷攻占橫(橫嶺關)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縣城,對守軍兩個個人軍實施豆割包抄,各個毀滅。戰役一開端日軍即以重兵向橫垣大道兩側猛攻。駐守橫嶺關東北側的趙世鈴第43軍、西南側的高桂滋第17軍同時蒙受日軍重兵打擊。苦戰至8日拂曉,第43軍十八坪陣地被衝破,堵擊無效。軍長趙世鈴命令放棄陣地,撤向望仙莊一線;第17軍雖依托工事和無益地形停止了較為有效的抵當,終因擺佈兩翼皆被敵衝破,不得不退出防地。日軍則在一舉衝破守軍防地後,兵分兩路:“一起沿桑池、賈家山、杜村河南下(桑池守軍第15軍一部崩潰);一起沿亳清河南下,經皋落、長直、王茅,直取垣曲縣城。”“8日傍晚,日軍在傘兵軍隊共同下,占據黃河岸邊的垣曲縣城,截斷了與黃河南岸的聯絡。日軍實現了中間衝破打算,中條山百姓黨軍隊被豆割成兩半。9、10兩日,日軍分兵兩路,一起向東,一起向西,東路於12日晨霸占邵源,與濟源西進日軍彙合;西路於11日進至五福澗,與9日攻占五福澗的日軍彙合。至此,日軍的內層包抄圈完整構成,中條山守軍黃河沿線的補給線和退路全被截斷。”

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役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麵疆場百姓黨軍隊在山西範圍內的唯一一場大範圍對日作戰。

抗日戰役進入計謀相持階段後,戰役兩邊的戰線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日本侵華政策的重點逐步向保守占據地竄改。為了擺脫窘境,日本修改了本來“不以百姓當局為敵手”的態度,提出“如果百姓當局丟棄之前的一貫政策,改換人事構造,獲得重生的成果,插手新次序的扶植,我們並不予以回絕”之新方略,抓緊對百姓當局展開誘降活動。

中條山戰役

與日軍在中條山地區主動擺設的同時,重慶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按照“保守要地,力求耐久,奠安內部,爭奪外援”的指導方法,肯定了“加強中條山及潼洛工事,主動練習”的計謀原則。有鑒於此,4月中旬,參謀總長何應欽到一戰區巡查(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因回絕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架空,不包涵於蔣介石,於1941年春到重慶述職後,藉端告假逗留峨嵋山未歸)。4月18日、20日,在洛陽的第一戰區長官部,何應欽持續兩次主持召開了由第1、第2、第五戰區軍以上長官插手的軍事集會。按照各方供應的諜報,何應欽判定:“晉南之敵,似將逐次篡奪我中條山各據點,詭計完整清除黃河北岸之我軍,然後與豫東之敵相照應,進取洛陽、潼關,以威脅我五戰區之側背,或西向進窺西安。”唆使:“為確保中條山,(一)第一步,應相機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軍),由東向西(27軍),與我中條山陣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晉城、陽城、沁水間地區,以規複廿九年四月前之態勢。(二)第二步,與晉西軍落第2、第八戰區合力,包抄晉南三角地帶之敵,而毀滅之。(三)最低限度,亦須能確保中條山。”4月28日,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進一步做出日軍有從濟源、橫皋大道會犯垣曲詭計的判定,決定:(一)加強陣地工事粉碎梗阻主陣地前門路;(二)先製反擊突破敵之守勢;(三)第二戰區晉西軍隊向同蒲、第五戰區汜東軍隊向隴海管束策應。在上述判定指導下,中條山地區的百姓黨軍隊主力7個軍停止了呼應配置:第9軍裴昌會部在豫北重鎮濟源;第43軍趙世鈴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軍高桂滋部在絳縣地區;第3軍唐淮源部、第80軍孔令恂部在聞喜、夏縣地區,第98軍軍人敏部在董封鎮一帶,第15軍範漢傑部在高高山區。另以4個軍配置於太行、太嶽地區,作為策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