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穿越時空之抗日特種兵 > 武漢會戰總結

武漢會戰總結[第3頁/共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中國幅員泛博,日軍能夠躲避我們的陣地設施,而日軍的慣用戰法就是迂迴包抄,即便從陣地防備的角度來看,在作戰指導上也有不敷與失誤:兵力分離,以連綴不竭的一線式陣地停止防備戰役,並且逐次利用兵力,貧乏有力的計謀預備兵團;會戰過程中,常常處於被動職位,到處跟隨在仇敵行動以後,很多辦法近似“挖肉補瘡”;在批示體繫上,受人事乾係影響過大,很多兵力調配不是以作戰需求為根據,而是按派係及資格任官,職務與所屬兵力不適應,形成“屋下架屋,床上疊床”的弊端;號令、陳述的傳達,自軍事委員會至根基計謀單位的師,要顛末戰區、兵團、個人軍、軍團、軍5個層次才氣達到,不免貽誤戰機。

因為中國軍隊的固執抗擊,日本動用了當時能夠集結的最大兵力(用於打擊的體例職員約25萬人,會戰期間曾彌補四五次職員,投入的總兵力當在30萬人擺佈),闡揚了陸、海、空設備上的絕對上風,苦戰4個半月,不但冇有毀滅中國軍隊的主力軍隊,冇有使中國軍隊的抗戰意誌和戰役力有所減退,反而使日軍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嚴峻的打擊。據日軍頒發的統計質料,第11軍傷亡21886人,第2軍傷亡9600人,連同水兵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百姓當局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按照各軍隊戰役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很明顯,日本頒發的數字偏低,而軍令部頒發的數字則偏高。武漢會戰今後,本來就感兵力不敷的日軍,跟著戰線的耽誤,兵力益發感到不敷,有力再構造像淞滬、徐州和武漢會戰如許大範圍的、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的計謀打擊,而被迫轉為計謀保守。這就使中國的抗戰由計謀防備階段生長為計謀相持階段,日本侵犯軍則墮入了它本身所最不肯意停止的耐久戰的泥塘當中,冇法自拔,從而導致日本侵華政策的竄改:由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成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由以首要兵力停止正麵疆場的作戰,改成轉移兵力停止敵後疆場的“治安”作戰。

戰後喪失統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