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戰役[第3頁/共9頁]
李宗仁在批示徐州以南阻擊北進之敵的同時,又主動阻截華北日軍南下。
台兒莊破敵之功,刑天多猛誌;李宗仁對勁之作,青史映宏篇。滅日軍之神話,爭國際之奧援。剩穿牆之彈痕,千載當銘記;憐滿目之焦土,萬眾迎班師。《書》雲:“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唯一心。”想我中華後代,眾誌成城,豈有不堪之理哉?且夫扶桑之兵,視我仍如清末之師,不亦謬乎?
李宗仁剛抵徐州之時,恰是上海新敗之際。大師感到,中國軍隊在京滬線上陳兵百萬,尚難保淞滬,今敵軍挾新勝之威,南北兩路向徐州而來,李宗仁以十餘萬雜牌軍與之周旋,真如“螳臂擋車”。徐州城渾家心惶惑,市道冷落,形同死城。為了安寧民氣,李宗仁每日淩晨或午後,都要騎馬到城內首要街道巡查一番。“表情雖極沉重,而態度故作落拓”。可見,當時李宗仁的日子的確不好過。世人都以分歧表情猜想著由他帶領的這支雜牌軍,在勢頭正盛的虎狼之師的圍攻陷的能夠結局。
台兒莊大捷是抗日戰役期間的一次嚴峻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獲得的一次嚴峻勝利。
需求提到的是,臨沂大戰的批示張自忠、龐炳勳原秘聞識,更有一段仇怨。張、龐均是西北軍馮玉祥舊部,中原大戰時,龐炳勳暗降蔣介石,臨陣背叛,使張部大損,張自忠亦受重傷,此次臨沂危急,李宗仁無可調之兵,遂派張自忠前去。二人儘棄前嫌,共禦內奸,方有臨沂之捷,更有言若無疆場決策失誤,將可全殲板垣征四郎師團。“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此恰是我八年抗戰之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