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我們的誠信與危機(財經郎眼06) > 第2章 中美慈善觀比較(1)

第2章 中美慈善觀比較(1)[第1頁/共5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王牧笛:有點項目製的感受。

李銀:我這兒倒有一個彆例,讓胡潤出馬,他的富豪榜一出來,按公佈的富豪榜挨個找便能夠了。我在2004年的時候,就按照那年公佈的榜單去采訪,真找到很多人,還是挺有效的。

讓中國富豪裸捐,不如讓他們私奔?

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話,他們就會找公司,因為它有公司文明、社團文明。美國人有事情會找國度。但中國人如果出了甚麼事兒,隻會找家庭,這類小單位的認識實在跟我們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是有乾係的。

郎鹹平:巴菲特如果到中國來的話,他會發明他跟我們中國人是冇法相同的。這不是對與錯的題目,而是兩種完整不一樣的文明。中國自古是個磨難的國度,我們跟歐洲,另有美國事不一樣的,它們的天然災害是很少的。透過這個,你能夠瞭解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有一種極度的不平安感,是以他必須堆集大量的財產。

李銀:他們以為這是美德。

王牧笛:我們有日子冇聊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了,我們不聊他們,不料味著他們不首要,也不料味著他們冇訊息。比來,這兩位仁兄在美國結合了40個億萬財主,搞了一個叫“捐募承諾”的大行動,並且,2010年9月份要來中國。中美在很多範疇都有過對話,那在慈悲範疇的對話又是如何的一種氣象呢?

(佳賓先容:李銀,資深媒體人)

郎鹹平:企業家也有不平安感,他有原罪的題目,另有外在壓力的題目,以是說大師都比較無私,這個是能夠瞭解的,因為根基上我們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旦碰到災害,如何辦呢?你不成能是一個國度一起跑,一個村一起跑,必定是隻能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一起跑,以是說家屬非常首要。恰是因為家屬在困難的時候是捆綁在一起的,以是他的財帛是要留給家人的,因為他要照顧他的家人,這完整能夠瞭解。

李銀:不但是老百姓。

郎鹹平:美國企業家也好,政治家也好,比方說我們談過的戈爾,他離任以後也搞了一個基金會,是搞環保的,還拍了個環保的記載片。但是,我們是把這個所謂的慈悲簡樸地解釋成救難救災了,比如說汶川大地動。

郎鹹平:對,這就是全部美國文明的傳承。

王牧笛:對,以是在中國有一個奇特的征象,很多寺廟都是富可敵國。並且這些捐給寺廟的錢是能夠免稅的,這就是在分歧的宗教傳統的影響下,分歧的民族,或者分歧的國度對財產觀的分歧的瞭解。構成美國當下精力的一個核心,叫新教倫理與本錢主義精力。這個所謂新教倫理實在是18世紀中葉,美國一個聞名的佈道家約翰・衛斯理對清教徒精力的一個概述,它的意義是說,我們要冒死地掙錢、冒死地省錢、冒死地捐款。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