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註釋[第1頁/共6頁]
第四章
[16]以上兩節有關闡述均請參看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度的發源》。
[4]人類最早的神是女神,為考古學家和神話學家們所熟知。古希臘神話中,便有大量女神,如天後赫拉、冥後珀耳塞福涅、灶神赫斯提婭、大地女神蓋婭、愛神與美神阿芙洛狄忒、聰明女神雅典娜、玉輪女神阿爾忒彌斯、芳華女神赫柏、勝利女神尼姬、公理女神忒彌斯、影象女神摩涅莫緒涅、歉收女神德墨忒爾、陸地女神歐律諾墨等。但在我們民族,主神中的女神隻剩下女媧,其他為次神,乃至妖。
[6]禮發源於祭奠,已成為學界共鳴。禮字上半部,是一個盛放了玉的器皿,即王國維先生所謂“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觀堂集林·釋禮》)。郭沫若先生更明白以為是放了“兩串玉具”(《十攻訐書》)。
[20]見《山海經·大荒南經》郭璞注。
[5]見《承平禦覽》卷七十八引《民風通義》:俗說六合斥地,未有群眾。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覺得人。故繁華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
[7]魚是女陰的意味,蛙是子宮的意味。女性生殖崇拜的意味另有花,均引自趙國華《生殖崇拜文明論》。實際上,花就是植物的生殖器,果則是植物的厥後人。以是“女人彷彿花一樣”:含苞欲放是新婚之夜,豆蔻韶華是待嫁之時,大多數植物的發情期則在春暖花開時。
[5]見《韓非子·五蠹》。
[13]見《史記·封禪書》:“三曰兵主,祠蚩尤。”《史記公理》引《龍魚河圖》:“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12]見《易·繫辭下》: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13]趙國華先生《生殖崇拜文明論》以為,蟾字轉音,就是嫦,即“嫦娥”。蜍字轉音,就是兔,即“玉兔”。但嫦娥本名恒娥。因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才改成嫦娥。趙說似可商討。
[1]見《韓非子·十過》。
[14]男女雜遊,不媒不聘,見《列子·湯問》;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見《白虎通·號篇》。
[2]見《史記·封禪書》。
[14]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酋長,見《史記公理》引孔安國注。
[18]彆離見《史記·五帝本紀》、《逸周書·嘗麥解》、《山海經·大荒北經》、範文瀾《中國通史》。
[1]女媧造人時的場景描述,出自魯迅《補天》,原文是:粉紅色的天空中,曲盤曲折的漂著很多條石綠色的浮雲,星便在那前麵忽明忽滅的眨眼。天涯的血紅的雲彩裡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如活動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邊,倒是一個生鐵般的冷並且白的玉輪。但是伊並不睬會誰是下去,和誰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