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戶·盤龍寨[第2頁/共8頁]
題記:良戶是聞名遐邇的一座古村莊,位於高平市境內。
我問:“這裡‘文革’的時候鬨得凶嗎?”
我說:“曉得,很氣度。”
我問:“那宅兆上的石人腦袋也是‘文革’期間砸掉的嗎?”
田氏一族曾是高黎明清期間的王謝望族。田逢吉為清朝康熙年間名臣,字凝之,號沛蒼,清順治乙未(1655)進士,初選翰林編修,官至戶部右侍郎、康熙帝經筵講官及內閣史學士等職。調任浙江巡撫後,遭受耿精忠的“三藩之亂”,田逢吉率製府李之芳督師金衢,擺設軍務,日夜勤懇,積勞成疾。後告歸鄉裡,卒於家中。田逢吉歸天後,天子即頒旨官贈其祖父田可耘為通奉大夫,內國史院學士加一級。敕封其父田馭遠為文林郎,翰林院庶吉人加一級,加封通奉大夫,內國史院學士。良戶至今留有一副頌讚田逢吉汗青功勞的春聯和門匾,聯曰:“名流翰院光留良戶,德惠浙江史彙長平”,橫額:“來驥天南”。田逢吉之弟田光複進士落第。田逢吉之孫田長文也是康熙五十一年進士。
手裡拿著一大把鑰匙的寧宇帶著我們觀光了玉虛觀、湯帝廟、文昌閣等遺址,大多襤褸不堪,或被改革得不倫不類。隻要玉虛觀儲存了金元期間的兩座大殿,看上去渾厚偉岸,開釋著汗青的凝重。玉虛觀曾經被當作黌舍利用過,門楣彼蒼勁的“玉虛觀”三個字還是清楚,上方有後加的“培養英才”的磚雕,便知此處在新中國建立曾經用作黌舍。
我問:“你們村裡這麼富有,必然有過很多地主吧?”
王老鄉說著拿出一本畫冊來,給我先容良戶,說:“你看,這是田家的祖墳,墳上的石人石馬,你看看,這些石人都冇有腦袋了,另有兩麵石碑。”
老鄉們說:“能夠啊,你是為我們做功德呢,我們再忙也情願陪。”
寧宇說良戶的人文秘聞非常厚重,周邊又是長平之戰的古疆場,隨便出去就能撿到好東西,靠撿襤褸也充足活命了。他很喜好本身目前的餬口狀況,那些保藏品在外人眼裡是渣滓,在他眼裡都是寶貝。在寧宇淡淡的話裡話外,流露著他作為一個良戶人的高傲。
寧宇說本身在良戶冇屋子,束縛前的兩串大院分給了貧下中農,他們一家被攆到廟裡居住。這座廟叫皇王宮,廟正殿現在是村委辦公處,右配房就是他疇前的家,寧宇就在這間屋子裡長大。左配房完整坍塌了,和正殿對著的戲台也剩下了一個架子,且傾斜得很短長。寧宇說,他正在號令這座古戲台的修複,隻是人微言輕,說話冇人聽。不曉得當年扭曲人道的光陰給寧宇的心靈留下過如何的創傷,能看到的是他的另類和狂放,或者稱他鄉間異人更精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