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城村[第7頁/共7頁]
屯城,在明清兩季,曾經簪纓世家、卿相士大夫迭出,曾經華屋連綴、高樓聳峙,曾經香車寶馬、雕梁畫棟,曾經洎水流雅韻、虎穀隱名流。張家原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多座院落,全部張家府邸占有了屯城村大半條街。以街為界,街西俗稱西宅,有花圃,有觀花樓;街東有書房院,有祠堂。現在除書房院、觀花樓等少數院落還能看到,其他的院落均已損毀。張府與屯城多數院落朝向分歧,並非坐北朝南,而是依山勢座東朝西。大門上“忠恕”二字的古匾還是清楚可辨。在內宅門額上有 “恭儉惟德”四字。院中修建因年代過於長遠看上去已然搖搖欲墜,幾處木雕風化嚴峻,堂屋外牆貼上了烏黑的馬賽克。張家當年的光輝,顛末幾百年風雨滄桑的洗滌早已不複存在,而張府也隻能作為一個遺址看了。傳播下來的是張慎言的思惟品德和文章詩詞。
東嶽廟內的砂石石階嚴峻風化,其風化程度證瞭然汗青的長遠,八百年,八百年足以讓石頭化成土。八百年足以使山崩地裂,河水斷流。八百年留下的隻是一段筆墨,幾個傳說。
汗青上的屯城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單張家在明清兩代就出了三位進士:張慎言的祖父張升為明嘉靖庚戌進士,官至河南參政;張慎言字金銘,號藐山,明萬曆庚戌年中進士,官至南明吏部尚書,以太子太保致仕。張慎言從孫張泰交,為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至浙江巡撫。
在屯城統統都麗堂皇、厚重高雅的舊修建中,張慎言的“泊園”最惹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