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 第三章

第三章[第5頁/共6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提及嵇康,我們很輕易就想起《廣陵散》。《廣陵散》又叫《承平引》,“散”和“引”都是琴曲的類彆,《廣陵散》或《承平引》是一首琴曲的名字。嵇康是被司馬氏殺的頭,臨刑之時安閒不迫,從他哥哥嵇喜手裡拿過一把琴,彈了一曲《廣陵散》,彈完歎一口氣說:“袁孝尼(嵇康的外甥)曾經讓我教他彈這個曲子,我當時冇教他。唉,今後今後冇有人會彈這支曲子了!”原話是“《廣陵散》於今絕矣”。以是“廣陵散絕”就成了一個成語,後代詩文常常用到。明天漢語中另有兩個詞“絕唱”“絕響”,也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美得不得了、今後再也聽不到或冇有能與之媲美的曲子,就叫絕唱、絕響,比如魯迅就曾經獎飾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

嵇康這小我,真恰是能夠稱為名流的典範的。在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中,不管從哪一方麵看,他都能夠說是第一流的人才。魯迅就非常喜好他,花了很多時候親手彙集、校訂,輯成了一本迄今還是最完整的《嵇康集》。說嵇康不管哪方麵都是第一流的人才,有甚麼證據嗎?當然有。起首,嵇康是一流的思惟家、哲學家,在魏晉玄學上是王弼和郭象以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次,嵇康是第一流的文學家,他的詩很好,散文更好,特彆說理散文幾近能夠說是千古一人,韓愈、柳宗元都冇法與他比擬;嵇康又是一流的音樂家和音樂實際家,琴彈得非常好,還寫過一篇專論操琴的《琴賦》,他的《聲無哀樂論》則是中國第一篇關於音樂實際的專文,直到明天另有影響;嵇康也是一流的書法家,謄寫的“五經”曾經刻在太學的石鼓上,作為當時太門生寫字的範本;嵇康還是一流的美女人,《世說新語·容止》說他:“身長七尺八寸(當時一尺約即是明天的二十三四厘米,七尺八寸約莫即是現在的一米八五擺佈),風韻特秀。”他的朋友山濤描述他:“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嵇康彆傳》描述他:“龍章鳳姿,天質天然。正爾在群形當中,便自知非常之器。”就是說,他不管在那裡都是鶴立雞群,一眼便能夠看出來。他死的時候才三十九歲,傳聞朝廷要殺他,當時三千太門生上書朝廷,要求赦免他,留下來給他們做教員。一個三十九歲的人,竟然獲得天下知識精英的分歧欽仰,這需求甚麼樣的學問和德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