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 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

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第3頁/共3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

在一次演講中,李嘉誠報告了本身對待慈悲的態度:“我平生中有兩個關頭時候。一個是我11歲的時候,一個天真、充滿胡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見到一個不是我所但願的天下,我轉眼之間就變得成熟了,非常儘力,不怕辛苦,充滿任務感。第二個應當是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阿誰時候我能夠說‘貧困,我永久不會再見你了’,也就是說今後都不需求做事了,能夠退休了。但是突然間你發明,財產在一起增加,可你有甚麼特彆歡愉的處所?冇有。

在一次采訪中,李嘉誠如許說道:“大師常獎飾我是一個勝利的企業家,對於這些支撐、鼓勵,我內心是感激的。很多時候傳媒拜候我,都會問及如何能夠做一個勝利的販子,實在我很驚駭被人如許定位。我起首是一小我,再而是一個販子。每小我平生中都要扮演很多分歧的角色;或許,最關頭的勝利體例就是尋覓到導航人生的座標。冇有原則的人,會漂流不定,有精確的座標,我們做甚麼角色都能夠保持真我,揮灑自如,有分歧程度的成績,活得更歡愉更出色。”

李嘉誠在他所做的慈悲奇蹟中,有一個項目是讓大師非常打動的寧養辦事,是對那些得了腫瘤疾病的病人做臨終體貼的一項辦事。李嘉誠坦言:“我在香港有很多朋友因為腫瘤病過世了,過世之前受過很多痛苦。照我看,如果一個女人臨蓐的痛苦是50%的話,最痛苦的時候是60%,但是這個腫瘤的病症是能夠達到100%的。我去病院看望這個朋友以後就想,在本地也應當有如許的病症。假定家庭環境不好的話,用甚麼去體貼他呢?我去跟大學的醫學院說,我但願在汕頭建試點,如果好的話,兩三年以內,在天下推行這件事。他們發起用‘臨終體貼’,我說這個名字用得不好,你跟病人醫療的時候,說是臨終體貼,是不可的。

● 李嘉誠案例

“但願我們的天下有越來越多的李嘉誠,越來越多的李嘉誠基金。最要緊的是有一個好的前程。客歲我們給7萬個冇有下肢的殘疾人做了一個‘長江萬裡行活動’。幫他們以後,他們不但能夠站起來,還能夠事情,也能夠進步他們小我的信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